財政司司長在財政預算案中已宣布預留資源,落實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出的環保措施,一方面動用100億元,資助淘汰高污染柴油商業車輛;另一方面為「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注資50億元,支援社區環保活動。
盡管如此,本港環保政策與市民和業界的訴求與願景相比,仍有頗大距離。
供需兩面着手 制長遠策略
在氣候變化和能源效益方面,施政報告指出建築物用電量佔全港9成,因此要推動綠色建築,亦擬立法收緊發電廠在2017年後的排放上限,卻欠缺具體措施。本人與業界朋友倡議從兩個層面着手:在需求層面,政府應積極推動能源效益,包括帶頭在所有政府建築物落實能源效益設施,以及帶頭推廣較環保的發光二極管(LED)照明技術。政府可考慮設立「環保裝置信貸保證基金」,支援本港企業安裝具能源效益和較環保的設備,並繼續推動碳審計。在供應層面,政府須綜合考慮環保、安全、穩定、價格合理等因素,盡快制定長遠的能源供應策略,探討更潔淨的發電燃料組合。
在廢物管理方面,落實「減廢、回收、妥善處理廢物」多管齊下的政策已是刻不容緩。具體措施之一,政府應推動源頭減廢,鼓勵市民將家居廢物分類,交由合資格有牌照的回收商循環再用或再造。
其二,應擴大推廣「屋苑廚餘循環再造項目」,同時增加回收有機資源的設施。其三,應盡快就「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制定落實的細則,並完善相關的回收物流網絡。其四,在廢物處理方面,單靠堆填根本不足以應付本港每人每日固體廢物的高生產量,以先進的焚化方式處理固體廢物實屬必要。
環保技術中心 建低碳生活
其五,要盡快興建先進的循環再造廠,例如廢電器的解拆廠。焚化設備和循環再造設備須採用先進技術,並採用將「垃圾焚化轉化電力」的再生能源技術,既環保又有能源經濟效益。
施政報告對環保工業着墨不多,這其實是本港優勢產業之一,在適當的政策推動下可成為未來的經濟亮點。香港有條件提升為區域環保技術中心,一方面建設低碳城市,締造優質生活圈;一方面以綠色基建創造商機,增加就業。業界建議的措施包括:
⑴成立諮詢機構,為本地環保業的發展規劃出謀獻策,並監督落實。
推廣綠色技術 擴資助對象
⑵設立一個環保技術與產品的區域認證中心,推廣應用本地的綠色技術與產品。
⑶優化「清潔生產夥伴計劃」,擴闊資助對象至泛珠三角的香港廠商,項目範圍也可擴大,應包括減廢與回收、噪音管制設施等,並以經濟誘因鼓勵業界採用高端環保技術與設施。
⑷政府應把「創新性環保技術」列作評估投標的標準之一,應用和推廣本地的環保技術和產品。
⑸政府應完善綠色採購政策,將碳足迹列作評估標準,也可探討在工程合約中訂明需採用某個百分比的環保材料。
⑹設立「環保業產業化及發展中心」,支援環保技術的開發、檢測和認證,促進技術轉讓與合作。
總而言之,特區政府須就環保和能源訂立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提出清晰的目標及路綫圖。同時,須加強香港與泛珠三角區域在這方面的溝通與合作,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使我們的下一代在健康和宜居的環境中生活。
(刊於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