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推動香港經濟轉型議案 – 發言 (張華峰)

主席,香港擁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眾所周知的。世界交易所聯盟年初發表的報告指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總市值去年超越上海證券交易所,兩者在聯盟成員的市值排名分別為第六及第七位。香港的IPO市場去年雖未能蟬聯全球集資額最高的單一股票市場, 但仍高踞全球第四位。

正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年2月在財政預算案中亦指出, 金融業是香港經濟的大動脈, 對本地生產總值貢獻16%, 是一項高增值行業。今後要繼續維持金融業的優勢,重點在於促進業務和產品的多元化。

我當然認為金融業要繼續發展, 但我並不想香港金融業一業獨大。相反,我也很同意廖長江議員今天提出這項議案,要推動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而梁繼昌議員在修正案提出要加入土地政策,促進經濟多元化及四大支柱產業以外的優勢產業的發展, 我是認同的。只是,我認為多元化的理念,不單適用於行業之間的發展,也適用於金融業界的內部發展,但任何新的金融政策,千萬不要一味照抄外國一套,要有一套適應本地的模式,千萬不能側重一邊,要作出平衡。這便是我今天提出修正案的原因。

主席, 俗語有云: “不患寡而患不均”本港股票市場的市值, 已由1997年的三萬多億元, 升至現時的約23萬億元, 但C組經紀的市場佔有率, 由當時的三分天下(約30%)下降至現時的約一成, 而65間大、中型金融機構的市場佔有率卻升到近九成。由此可見,金融服務業的政策已嚴重向大行傾斜。

中小證券商的生存空間不斷萎縮,其實與政府的政策有莫大的關係,因為政府往往迷信大就是好,大就是安全,卻無視維持市場健康和均衡發展的重要性, 對小行諸多限制。就以2008年由雷曼兄弟(當時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破產所引發的金融海嘯為例, 其所產生的後遺症, 至今仍未完全復原, 由此可知過分倚賴大行是多麼危險。

在2003年取消最低佣金制之後,政府又任由資本龐大的銀行界進行掠奪性的削佣手法,部分更以零佣金“吸客”,搶佔市場佔有率,已造成不公平競爭。如果政府繼續坐視不理,由得大行不斷坐大,小行則連“糊口飯吃”也困難,那麼這“魚塘”便會變成只有“大魚”,沒有“小魚”, 使本地小投資者也失去選擇, 整個市場的發展便會越來越不健康。我希望政府在制訂政策時要公平一點,讓業界有一個公平和合理的競爭空間。

所以,業界對剛成立的金融發展局都抱有一定期望,期望他們真的做到集思廣益,瞻前顧後,令香港的金融業界,不論是外資或本地企業、大行或小行,同樣可以因為水漲船高,一同分享成果,不要造成大行有餅分, 小行連餅屑也沒有。

正如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眾人拾柴火焰高,如果當初沒有本地中小證券商的小柴火,最終又怎麼會有今天國際金融中心的熊熊烈火? 只有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才會有助鞏固我們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主席,經民聯其他議員將就議案其他方面發言,我謹此陳辭,提出修正案,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