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7月以來,爆發第三波疫情。這一刻,香港可以說是進入了高危時期,市民擔心疫情、中小企前景未明,對社會民生、經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盡快制止疫情蔓延,以香港市民生命作為第一位,絕對是市民所盼、當務之急。幸有中央作為香港的強大後盾,並迅速答應特區政府的請求,派出擁有豐富抗疫經驗的內地團隊來港支援防疫工作,對所有香港市民來說,這無疑是喜訊、亦是安心靈藥。
首先,從病毒檢測、隔離設施到醫療床位、醫護人手,甚至有不少團體希望特區政府可以推動「全民檢測」,本港醫療系統均未能應付嚴峻疫情,瀕臨「爆煲」邊緣,加上檢測費用高昂且數量有限,一直未能滿足香港市民的需求,強大的「內援」可以紓緩香港的醫療壓力。
首支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主要協助特區政府開展大規模的人群核酸檢測,並短時間提升檢測能力,而國家衞健委也組建內地方艙醫院支援隊,由湖北省武漢市選派6 名有方艙醫院實戰經驗的專家,為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改建為方艙醫院提供設計、運營和管理經驗的技術支持。他們都是在內地擁有豐富抗疫經驗的團隊,臨危受命,到來給香港抗疫之路打下強心針。
現階段疫情防控是最關鍵的,若無法快速控制疫情,恐怕會拖垮香港民生、經濟、政治等方方面面。事實上,香港今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實質下跌9.0%,差過市場預期,其中私人消費開支在第二季與上年同期比較實質下跌14.5%。有從事零售業的朋友向我吐苦水,由去年社會動亂至今,經營情況苦不堪言。「現時晚上六點後,街上都是靜的,沒有人逛街,就算打開門做生意,也是拍烏蠅。」
大家不難發現,尖沙咀、銅鑼灣是吉舖重災區,空置情況甚至較數個月前嚴重,淡風更進一步蔓延至民生地段例如荃灣、沙田等地。各行各業要保住生意、保住員工飯碗,特區政府早前推出的「保就業」計劃的確有支援的作用。惟只有疫情受控,香港才能真正重現經濟活力。
疫境有情,在難關困境中特別光亮。有傳媒訪問了本身是廣東省人民醫院臨床檢驗診斷學主管技師廖亞龍,來港協助一個月,只能透過手機或網上見周歲小女兒。這些抗疫英雄的背後,都有家庭、都有牽掛,是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是尊重生命的精神,支持着抗疫英雄暫別家人來港展開新一輪抗疫工作。可惜的是,本港少數醫護以一己之政治私利,無理反對內地支援本港抗疫的可行建議,置香港市民福祉於不顧。
我們除了感激、感恩中央的協助之外,更應該思考一下,香港須摒除一切政治考慮,做好應做的事,尤其是本地醫管團隊如何協調好各方面的資源,與內地專家組配合,共同務實地推進抗疫工作,同心抗疫,共克時艱。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