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早前因中風病逝,她的離世,不僅勾起了很多香港人對於八十年代中英談判的回憶,同時也提醒我們,不論是國際外交也好、本土政治也好,能在關鍵時刻通過理性對話尋求共識,往往是化解爭議最有效、最務實的辦法。倘若中英雙方當年均拒絕釋出善意,在談判桌上解決有關香港前途的問題,那其後的《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以至九七年和平有序的回歸,恐怕也難以成為事實。近日各界就二○一七年特首選舉提名安排的爭論進入白熱化,更有人提出要「佔領中環」;大家趁着戴卓爾夫人逝世,回顧香港前途談判歷史的同時,也許亦值得捫心自問:當年中英兩個大國,就着關乎領土主權的爭端,尚且能通過理性談判來解決,那香港人作為一家人,即使是不同政見者,為甚麼卻不能平心靜氣地坐下來討論,反而要弄至如今劍拔弩張,甚至一觸即發的對峙局面呢?
拒絕對話導致僵局
依筆者之見,現時本港所面對的政治僵局,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各政見不同陣營,在針對日後普選安排的問題上採取互不相讓、拒絕商討的態度。尤其最近有個別學者和政界人士,揚言要發起「佔領中環」的行動,我認為,這種激進主張不僅無補於事,令僵局惡化,更隨時會釀成難以收拾的混亂情況,過往已經發生過不少示威集會人士和不滿的市民爆發衝突的例子。
再者,相信大部分市民都是自律和守法的,不會支持一些以政治掛帥、旨在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我個人當然尊重言論和集會自由,但前提是不能犧牲公眾利益,尤其這類行為很可能對市民構成重大不便。
放開懷抱尋求最大公約數
我也不認同「爭取普選重要還是準時下班重要?」這一類的說法,因為在香港這個自由社會裏,不應存在一種權利理所當然地凌駕另一種權利,最重要是互相尊重。
所謂「條條大道通羅馬」,世上也許沒有「完美的選舉安排」這回事,但我認為一個能盡量包含各界不同意見、獲社會上廣泛認同、並合乎「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方案,就是一個好方案。要達致這樣一個方案,只有通過理性務實的討論,來尋求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假若反對派人士繼續頑固地堅持,他們的主張才是唯一可行方案,拒絕對話和其他任何選擇,我很擔心此舉會進一步分化社會,更為眼前的政制改革徒添障礙。
雖然社會上有部分人選擇關上談判大門,拒絕任何彈性,但我相信更多的人會希望看到政改有實質進展,期盼各方能放開懷抱對話。
香港正處於政改路上的十字街口,現在離二○一七年已經不遠,為把握時間尋求共識,筆者促請各界能拿出善意,在《基本法》的框架下盡快開展討論。和平有序的民主發展是沒有捷徑的,只能本着勇氣、智慧和包容,一步一腳印地走下去。單憑鹵莽、對峙和激烈言論,不可能取得真正的進展。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