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剛才很多同事也提到現時中產面對的多方面問題,包括置業困難、子女教育開支和醫療等,我不打算重複。今天很多同事也發言,因為大家都明白中產的重要性,亦知道所有穩定的社會均有賴中產的支持,壯大中產階層便是社會穩定的基石。過去香港的經濟增長強勁,很多基層人士也可透過個人努力,由基層攀上中產階層,但現時香港和很多發展地區一樣,經濟增長大幅放緩,中產家庭佔社會比例較以前多,但他們的收入增長幅度卻大不如前。近年的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和全球經濟急劇放緩,更令不少中產覺得自己正向下流或有向下流的危機。
過去很多中產都以自身努力,由基層做到公司的管理層躋身中產階層。但是,隨着科技和資訊的發展,不少公司的架構都出現了轉變,由以前的大老闆到普通文員中間,可能有很多級的管理層,變成現時的老闆以下,只有兩、三個高層管理人員。中產失去了大量的晉陞機會,升級也出現了斷層,中產失去了向上流的方向舵,更令人擔心自己可能會因為經濟轉變,未必可以繼續留在原有的中產階層,社會怨氣逐漸累積, 滋生更多排斥和社會矛盾, 危及到社會的長遠發展。
我曾經讀過一篇關於中產的文章,當中談及全球不少國家也有一個相同現象,便是過高的稅拖低了中產階層的幸福感。中產過去一直是“交稅多,福利少”的一羣,但中產不是要求政府“派糖”,我們只是希望政府能夠讓中產和下一代有持續發展的機會。我們亦期望政府能締造有利中產發展的穩定環境,讓現時的中產不要再有下流的危機,更要讓年輕一輩知道,只要他們努力拼搏,一樣可以向上流動,晉身中產行列。
要幫助中產, 我認為政府可以從短期措施和長期策略兩方面着手。短期而言,政府可以針對中產交稅重的問題,適度減輕他們的稅務負擔,其中一個方法便是推出子女教育開支扣稅。此外,中產人士患病不一定要輪候公營的醫療服務, 稍為有能力的都會購買醫療保險,所以,我們建議當局引入醫療保險扣稅的優惠。此外,中產亦希望退休後可以繼續維持現有的生活質素,所以,我們有必要為他們的退休生活籌謀,我認為政府應研究如何鼓勵市民多做儲蓄為退休做準備。我們是否應多提供誘因,令市民可以給強積金戶口作額外供款,甚至容許市民選擇將有關款項交給金管局管理, 以減低管理費?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相信只有投資未來,才能長遠幫助中產向上流動。因此,我們需要發展多元的經濟,着眼未來,優化我們的教育和人才培訓的政策, 進一步培訓專業人才, 配合香港知識型經濟的發展,帶動社會流動,亦令到年輕人可透過新技能開拓高增值的產業。針對企業,我們應鼓勵它們投放更多資源創新,因為只有創新的意念,企業才有更大需要聘請更多人,提供更多高、中層職位,讓中產有繼續向上流動的機會,基層亦可因此攀上社會流動的階梯成為中產,從而壯大中產的隊伍。其實我們過去數年也跟政府表示,我們亦要投資在年輕一代,如何教他們創業,幫助他們創業,給他們一個機會。
我在最後一分多鐘時間想談談, 其實中產最憂心的是其置業問題,他們想買樓但買不到。當然,香港地少人多,需求大,樓價一直急升,但這次看到特首的施政報告,雖然提出了很多中、長期的工作,但短期的樓市則未能紓緩,中產對買不起樓感到十分憂慮。再者,很多人說政府與地產商勾結等,我想指出,其實高地價政策的最大得益者是政府,而政府在高地價的得益,令中產看不到樓價會有緩和及有下降的趨勢。
舉例而言,連“綠悠雅苑”政府也提出每平方呎6,300元的售價,而且未包括地價。我不是做地產發展商也知道,現時三千多元已能興建1平方呎, 其實政府應開價四千多元, 這樣才可讓市民看到政府有決心將地價和樓房的供應做得好, 中產才有希望。因為四千多元1平方呎, 加上三千多元至4,000元的地價, 實際上呎價也要8,000元, 但現時“綠悠雅苑”呎價6,300元,再加三千多元至4,000元的地價,其實呎高達1萬元, 於是中產便看不到有機會可以買樓, 這樣對他們是不好的, 我希望政府應仔細點考慮樓價的問題。
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