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增建單位優化資源 讓劏房絕迹(龐朝輝) – 評論文章

本屆特區政府為解本港房屋問題費煞思量,行政長官李家超於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提出的簡約公屋,近日逐漸出台。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日前帶同社福機構,到簡約公屋的示範單位參觀,並介紹單位設計與基本配備,好讓機構直接了解簡約公屋的特點,並感受特區政府盡快為劏房戶改善居住環境的決心。

簡約公屋選址 須平衡社區聲音

該示範單位面積約300多平方呎,適合4至5人家庭入住,並設有獨立廚廁,月租初步預計為2,650元,為同區新建傳統公屋月租約9成。現時8幅簡約公屋項目用地選址均已悉數公布,雖然部分選址位於元朗、上水、屯門等較偏遠地區,但配合城市發展及交通網絡配套,加上新社區發展的城市規劃相對較有條理,相信仍有一定吸引力;至於在市區的選址用地,包括啟德世運道、牛頭角彩興路、柴灣常安街/常平街等,相信對輪候公屋已久的劏房戶更吸引,其中啟德世運道地皮更可建成超過10,000個單位。

簡約公屋用地選址公布後,有相關地區居民擔心,當局「插針式」興建簡約公屋,會影響社區城市規劃,亦加重交通以及生活配套的負荷。興建簡約公屋原意雖好,但特區政府覓地時,亦須考慮當區居民的聲音,以及評估增建居住單位對當區的交通配套負荷是否適合,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令社區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對推出房屋政策帶來負面影響。

另外,坊間有聲音質疑,雖然簡約公屋採用裝嵌式建築方法,興建速度較快,但成本卻比一般傳統公屋單位高。根據當局資料,項目設計連建築工程費須約268億元,如果計算相關基建工程營運項目及聘用額外人手開支,總開支更高達321億元;加上簡約公屋壽命一般較傳統樓房短,有機會在5到10年後就拆卸,居住年期亦有流動性,住戶一旦被配置正式公屋單位便須遷出,一方面可幫助更多劏房戶盡快改善居住環境,但另一方面,流轉單位所衍生的耗損及保養可能所費不菲,雖然四周的交通及配套措發展可活化社區,但面對高昂建築費,普遍市民難免質疑政府是否善用公帑,對此當局有必要充分向市民和議員解釋,以及研究如何盡量減低建築成本、其他配套措施的發展可怎樣對將來帶來正面影響等。

加強公屋巡查執法 杜絕濫用

興建簡約公屋的目標,是在未來5年內興建3萬個單位,提供予輪候傳統公屋3年以上的申請者,並以家庭申請者為優先;如果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的供應量,未來5年公營房屋總建屋量會增至158,000個單位,對比過去5年大幅增加約5成,成效卓著。公屋輪候時間歷經幾屆政府,至今仍然沒有明顯回落迹象,現時平均要等候近6年才有望上樓,一家幾口居於細小的劏房單位,起居飲食及如廁均困在狹小的角落,亦是貧困港人悲慘生活的寫照。

要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好讓劏房能在香港絕迹,紓緩基層市民住屋問題、改善居住環境,除了興建更多單位,房屋署亦須優化現時公屋資源的使用,以往由於署方缺乏巡查及執法,令公屋資源往往被濫用,當局有必要改善監管機制,加快使用及流轉閒置公屋,並跨部門加強巡查「公屋霸王」及執法,提高相關罰則,甚至將濫用公屋人士永久從輪候冊除名以儆效尤。至於由簡約公屋轉回公屋,亦應盡量原區安置,以及考慮一籃子因素,包括家庭成員上班上課的地點等,如能在細節上安排得更稱心,同時能善用公帑,相信這德政會得到更多市民支持。

原文刊於 : https://bit.ly/3ldK9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