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日前在北京閉幕,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並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應該創新思維,以結果為目標,善用同鄉社團優勢,促成同鄉社團之間更多合作,並推動同鄉社團融入地區治理體系,推動社區建設,以及助力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共建美好家園。
同鄉社團是具有香港特色的民間組織,香港實質上是一個移民城市,有學者推算,現時香港有接近八成半人口為內地移民或內地移民的後裔。這些內地移民在不同時期來到香港定居,同時亦關注家鄉的發展,於是紛紛組織同鄉社團,逐漸形成團結鄉親、守望相助、服務社群的優良傳統。本人平日通過公務接觸和參與相關活動,對一些同鄉社團的運作及功能有所認識。這些同鄉社團的成立,宗旨都是為了弘揚愛國、愛港、愛鄉情誼,促進鄉親團結互助,一些較具規模的同鄉社團,內部成立了青年事務、婦女事務、義工事務和大灣區事務等委員會,甚至聯結同一省區的同鄉社團組成省級社團總會,這可以說是一般同鄉社團發展的縮影,規模由小到大,服務範疇日趨廣泛,社會影響力逐漸增加。
事實上,過去幾年,無論是反黑暴、反攬炒,還是組織義工支援抗疫,同鄉社團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2021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出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為了全面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重構及賦權選舉委員會,增至五大界別,並引入基層和全國性團體等代表,在第三界別,即「基層、勞工和宗教等界」設五個界別分組,當中屬於新增的「同鄉社團」界別分組佔60席,一方面是體現了廣泛均衡參與的原則,同時也反映了同鄉社團的社會作用和地位獲得認同和肯定。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中,宣布落實其選舉政綱的承諾,在全港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今年第一季將率先在荃灣和南區成立「關愛隊」,此舉可望加強政府與地區基層組織和民間社團的聯繫,建立更多合作渠道。但我認為,當局可更進一步,借目前檢討本港地方行政的機會,積極研究將同鄉社團納入地區治理體系,並且增撥資源,以支持同鄉社團開展更多社區服務。無獨有偶,立法會近日通過了一項議員議案,主旨也是促請特區政府推動同鄉社團融入地區治理體系,彰顯了社會各界的共識。
同時,特區政府也應積極善用同鄉社團在內地的網絡資源優勢,更好地發揮同鄉社團作為香港與內地的橋樑紐帶作用,不斷壯大愛國、愛港、愛鄉的力量,為香港和內地的繁榮穩定創造多贏局面,令「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