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近日圍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發表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展開辯論。平心而言,這份《施政報告》回應了社會的不少訴求,包括採納了經民聯約100多項建議,在扶助中小企、推動創科產業、增加房屋和土地供應、完善置業階梯、推動社福民生及青年發展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顯示特首正逐步落實她的競選政綱,描繪了本屆政府的施政藍圖,展現出她的管治新思維、新風格,予人的總體印象是「務實進取,聚焦發展,改善民生」,社會各界的反應相當正面。期望特區政府盡快制訂各項政策細節,並且在明年2月底公佈的《財政預算案》作出資源上的配合,亦期望不同黨派議員以香港整體利益為依歸,務實審議,讓相關政策盡早落實,以開啟香港發展的新局面,相信這也是廣大市民對特區政府和立法會的合理期待。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出香港必須發展高增值及多元經濟,並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優勢,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我相信,這也是工商和專業界的共識,問題只在於如何做得到?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林鄭月娥強調,政府會積極創造有利條件,特別是在拓展創新及科技發展方面,將落實八大方面的措施。
鼓勵創科發展值得支持
我們樂見政府回應經民聯的訴求,為企業首200萬港元的合資格研發開支提供3倍退稅,餘額亦可獲兩倍退稅。政府亦會增加研發資源的投放,並定下把本地研發總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在5年內由0.73%倍升至1.5%的目標。但經民聯認為,特區政府應審時度勢,訂定更長遠的目標,例如在未來十年內把有關比率提升至2.5%,以鼓勵創科產業發展。很高興聽到,創新及科技局楊偉雄局長在11月1日本會大會回答本人的口頭質詢時表示,「把本地公私營研發總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提升至1.5%,甚至更高的百分比,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
要發展創科產業,其實涉及建立整體的創新系統,既要有資源的適當投放,又要有長遠的發展策略,更要有人才的吸納和培育,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在當局的相關諮詢組織中,例如將要成立的「行政長官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其成員組合應包括世界級科技專家及企業家,其職權範圍也應包括聽取及回應本港科技界人士的多年訴求,以制訂長遠和全面的創新及科技發展策略,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商品產業化,產業國際化」,並為相關工作制訂主要績效指標。同時,當局也應制訂創科人力資源方面的規劃,包括對相關人才需求的具體統計和預測,據此訂立本地人才的教育和培訓策略,以及吸引海外科技專才來港的配套措施等。
與創科產業發展息息相關的,是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林鄭月娥宣佈將提前在今年內公佈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並投放7億元,構建關鍵的基礎建設,對此經民聯歡迎和支持。政府應配合智慧城市和大數據的發展趨勢,加快「Wi-Fi連通城市」計劃的落實,以及促進公共數據的開放應用,包括全面開放「全港人口及就業數據矩陣」(TPEDM)等規劃數據,讓相關行業參考並運用於公、私營項目。同時,應推動綠色基建規劃,在落實新發展區時,預先規劃各種通訊、管網、智能家居、綠色建築等軟、硬件基建設施,並運用創新科技和大數據,就交通、醫療、環保和長者服務等作妥善規劃,致力打造綠色低碳的智慧社區。
推動專業合作 創造優質機遇
另一項重要內容是推動香港和內地的專業服務合作。本屆政府在其施政綱領中明確表示,當局將致力在內地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為本港專業服務業開拓新市場,同時投放更多資源推廣香港成為「一帶一路」的專業服務平台以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並繼續向國家商務部爭取給予香港顧問諮詢企業參與不同類型工程項目的機會,提供從工程策劃至竣工的「一條龍」港式服務。
本人認為,至少可從兩大方面着手:首先,配合「一帶一路」對專業服務的殷切需求,必須爭取香港的專業資格及資歷與內地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認,長遠達至統一的國際標準,並爭取讓本港企業獲得與內地企業同等的「國民待遇」和相關的政策和財政支持。其次,特區政府應積極與內地部門商討,拓展兩地專業服務的合作,包括提供一站式諮詢及支援服務,協助香港專業服務企業於內地成立公司,以及協助推動本港公司與內地企業聯合競投國家級和跨國大型項目,參與區域科技研發合作,並爭取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服務平台,為本港各類專業人才、大中小企業謀求更多的歷練和機遇。
要將上述發展機遇轉化為兩地合作的商機,無疑需要兩地政府層面和工商專業界更積極努力。經民聯多番建議,特區政府爭取由國家層面牽頭成立規格更高、聯繫更為密切的統籌協調機制,致力解決本港業界拓展內地市場時面對「大門開,小門不開」的種種障礙,這既是為了促進香港經濟的持續發展,更是為新一代提供向上流動的優質機遇。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