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迫在眉睫,社會各界均提出不同方案,政府委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名譽教授周永新研究的《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日前終於出爐,建議推行「老年金」計劃。
不過,周教授在《報告》中也自承認,計劃到2026年就會出現負數,2042更可能「乾塘」。計劃的基礎毫不扎實,連建議者也沒有信心;假設將來人均壽命增長超出預算,或基金行政費上升,經過乘數效應,赤字更可能遠超想像,隨時變「福利危樓」。
《報告》建議設立「老年金」,先由政府注資500億元啟動基金,而僱主及僱員均須按員工薪金水平繳交「薪俸老年稅」1 至2.5%不等。周教授建議的是「隨收隨付」(Pay-as-You-Go)模式,即我們現在繳付的一分一亳,並非存起來作自己未來退休之用,而是即時發放予退休長者;更重要的是,不設資產審查,「夠老就有錢收」。
據政府推算,香港65歲或以上的人口比例將由2012年的14% 升至2041 年的32%,勞動人口則會於2018 年開始下降,總撫養比率會由2012年每1000名適齡工作人士支持355名受供養人士,增至2041年的每1000名供養712名。試問供款人愈來愈少,受養人愈來愈多,計劃將如何持續呢?
再者,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成員雷鼎鳴教授指出,2041年本港65歲或以上人口約有256萬,若按《報告》建議的每月向長者發放3000元計,即政府每年須預留900多億元支出,屆時「老年金」乾塘,福利開支「爆煲」,肯定又要納稅人埋單,首當其衝的,又是交稅多、福利少的中產和中小企。
強積金還可說是為自己未雨綢繆,若市民再要額外負擔1至2.5%「老俸稅」,不但令中小企和中產家庭百上加斤,更變相令約80萬名低收入打工仔墮入稅網。如果政府仍要貿然推行,豈非等於強迫努力工作賺取理想收入的市民真金白銀去買一幢隨時會倒塌的「福利危樓」?
西方已有不少反面教材,證明全民退保後患無窮,希臘的例子相信已廣為人知,當地人口老化嚴重,覆蓋範圍最大的企業養老保險計劃早已入不敷支,不足金額由政府包底;福利一旦「開大個頭」,就很難「返轉頭」,政府希望改革制度,如提高領取年齡、削減領取金額,結果遭到強烈反對,間接令希臘難以走出債務危機的陰影。
法國是西歐退休福利最「慷慨」的國家,但全國退休金長期虧損,估計2030年赤字將增至800億歐羅,面臨「破產」;為收拾殘局,在民間一片抗議聲中,議會最終通過改革法案,把可領取全部養老金的年齡由65歲提高至67歲。
英國養老金委員會為應付類似問題,將於2017 年實施新制,要求繳交35年國民保險者方可領取全額政府養老金,若退休前繳交的年期不足10 年,則沒有資格領取;繳納年期介乎10至35年的,則可按折算比例領取一定金額;2020年起更把領取年齡提高至66歲,2026至2028年間再提高至67歲。
香港現時退休保障制度的最大問題,是強積金回報不佳,收費過高;但積金局已着手改革,除已實行半自由行外,亦就成立「核心基金」進行諮詢,提供管理費較低的基金組合,希望能為打工仔省下一筆可觀的管理費。
長遠而言,政府可參考英國的經驗,推遲退休年齡,鼓勵仍有心有力的資深員工繼續貢獻社會;更應效法新加坡和澳洲,為僱用年逾50歲員工的企業提供一些補貼,既可推動「老有所為」,亦可減輕政府和長者員工本身的財政負擔。因此,與其要整個社會為「福利危樓」付出代價,倒不如完善現行退休制度,方為上策。
(刊於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