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是反對派照搬西方一套的「心魔」。歐盟駐港領事明言,民主制度是需要循序漸進,不斷改善的,這次的方案是注入了更高的民主成分,對香港民主進程是一個進步。否決方案只會令溫和反對派既落得阻礙香港落實普選的駡名,亦可能失去話語權且席位不保,更不會爭取到一個比目前方案更滿足他們意願的新方案。如此得不償失的決定,溫和反對派應心中有數。
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方案下周將在立法會辯論並表決,是讓五百萬選民「一人一票」選出香港的未來掌舵人,還是原地踏步,繼續由選舉委員會1200人選出下任特首?就在乎反對派議員是否可以放下所謂「國際標準」的心魔,從香港市民的長遠福祉出發,為香港民主邁出一步,投下莊嚴而神聖的贊成票。
不過,觀乎5.31深圳會面,以及近日政改三人組與反對派議員會面後,反對派議員依然故我,表示無法為政改方案投下贊成一票。他們早前再三聯署「綑綁」,表明反對人大「8.31決定」之下的任何方案,而且方案需要符合所謂的「國際標準」,不能有不合理的限制。
打着「國際標準」幌子抗拒普選
一直以來,中央政府多次重申,真心誠意地支持香港落實普選特首。不過,普選不單單是香港本地可以自決的事,畢竟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之下實施高度自治,並非完全自治。普選關乎到國家安全、政制穩定,經過普選產生的特首,最終亦需要得到中央的任命才能上任。因此中央絕對擁有「話語權」,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出的「8.31決定」,符合現有的政治和法律要求,具有憲制和法理基礎,理應受到尊重。
或許部分反對派還在期待中央像2010年政改時在最後時刻再作關鍵讓步;或許他們亦有私下的盤算,通過方案能否有利自己日後的選情,通過方案會否令自己「民選議員」認受性的光環失色;或許亦有些人只是為反對而反對、逢中必反,假借民主的旗號以對抗中央。
由於他們一直以來都對西方的一套趨之若鶩,所以他們並沒有細想此方案增加了多少民主成分,沒有細想市民對落實「一人一票」的訴求,更沒有細想國家的利益和香港的實際情況。
時至今日,當初的「綑綁」已經把他們逼上「死胡同」,想退卻的似乎已經無路可退,不想退的則怕其他人退,因此,他們只好繼續打着「國際標準」的幌子來抵抗政府所提出的,合情、合法、合理的普選方案。
然而,「國際標準」只是一個藉口,也是反對派照搬西方一套的「心魔」。還記得上星期,本人應邀與歐盟駐港辦事處主任彭家傑(Vincent Piket)以及一眾歐盟成員國駐港領事會面,就政改問題作交流。本人發言時打趣向各位領事說,「你們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選舉制度,如果要實行統一的國際標準的話,那麽,應該跟哪一個國家的標準呢?」他們都笑而不語。當然,這不代表他們認同「選舉制度沒有國際標準」,但至少他們認同各自國家的選舉制度是有區別的,也是結合各國的實際情況和歷史文化背景,透過不斷的完善和發展,才到今天的階段。部分領事亦明言,民主制度是需要循序漸進,不斷改善的,這次的方案是注入了更高的民主成分,對香港民主進程是一個進步。
否決政改溫和反對派得不償失
亦有領事關注,若方案被否決,香港會否變得不能管治,甚至社會不穩,影響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我認為,無論政改通過與否,根據目前的民情,社會的狀況,政府的施政都不會容易,但絕非不能管治。只是議會內部分反對派議員的「拉布」、不合作運動只會變本加厲,令行政立法關係僵持不下,政府的政策被迫「一拖再拖」。
反之,若政改獲得通過,未來選出的特首既有提委會的過半數支持,亦得到大部分市民的認可,可盡量平衡不同界別,不同階層市民的利益。即使可能仍會遇到激進勢力的阻撓,但特首畢竟獲得市民的選票授權,又為中央接受,因此,溫和反對派現階段不得不考慮,通過方案日後將會令自己失去了道德高地,民主光環,再難以「為反對而反對」。不過,面對激進勢力的狙擊,即使他們否決方案,還能保得住席位嗎?可以預期的是,未來議會內反對派的溫和聲音只會進一步被邊緣化,激進派只會越來越多,否決方案只會令溫和反對派既落得阻礙香港落實普選的駡名,亦可能失去話語權且席位不保,更不會爭取到一個比目前方案更滿足他們意願的新方案。如此得不償失的決定,他們自然心中有數,只是礙於面子和心中的魔障而令自己在背棄民主的路上越走越遠。
(刊於 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