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2013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 – 發言 (劉皇發)

主席,武學有“無招勝有招”之說,當然那是絕頂高手融合各家所長後才達致的境界。觀乎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預算案”),雖然招數不可謂不繁多,但卻予人“似有還無”的感覺。我相信主要原因是預算案缺乏亮點, 一則既無去年引起極大回響的大舉“派錢”措施,二則沒有像新加坡政府在預算案推出鼓勵僱主加薪的創新優惠計劃。然而,若從審慎理財的角度考量,曾司長今次的預算案不失為另
一穩重之作。雖然你可批評“大掌櫃”穩中不變而沒有新意,但卻不能質疑他緊守“量入為出, 安全至上”的理財原則。

欠缺亮點的預算案公布至今逾個半月,雖然在普羅市民心中未至“事如春夢了無痕”,但要市民就具體內容略說一二也非易事,唯獨曾司長與傳媒分享他對中產的看法卻依然印象難忘。曾司長表示喝咖啡和看法國電影者就是中產人士,即以市民的品味或愛好來界定其社會階層, 此一論述確實激起熱烈討論, 令人作出更深層次的思考。

我第一個反應是有點憂慮,擔心曾司長這番話所折射的思維反映政府對民間疾苦的看法。更迫切的是,這會否影響本港現時全力制訂貧窮線的工作。例如,負責訂立貧窮線的扶貧委員會,除了研究家庭入息中位數和生活質素等問題,是否需要一併考慮如何看待收入相對微薄卻有喝咖啡、看法國電影雅興的市民呢? 倘若對此因素置諸不理, 將來貧窮線下出現這另類的中產人士會否很諷刺可笑呢?

財政司司長一言驚醒夢中人, 原來中產人士的涵蓋面是如此廣泛,每月收入三數萬元以至數十萬元人士盡皆被列作中產人士,這無疑過於牽強和粗疏。子曰:“必也正名乎! ”以薄具求籤經驗的港人來看,倒不如把中產人士按收入分為上、中、下三大類,再細分當中最高和最低收入者為“上上中產”及“下下中產”,我相信這樣將較易令人信服, 亦有助於相關人士在社會獲得較公平合理的對待。

其實,我這樣說並非無的放矢。有感被政府視為中產的人生活近年日益困難,我曾在議事堂多次為他們叫屈,呼籲政府正視其困境,施以援手。我所指最需要關注的中產人士,是那些家庭月入數萬元而無資格入住公屋的人,他們扣除供樓或租樓、子女教育、醫療及日常開支後便捉襟見肘,我知道不少這類家庭的生活壓力很大,剩餘的可動用資金較一些公屋戶也不如。如硬要說他們是中產人士,那麼他們不可不算是“下下中產”或“貧下中產”了。鑒於香港時下的私人住房樓價和租金高不可攀,這類人士在住屋方面的支出尤其吃力。我認為政府最低限度應對他們大幅增加供樓免稅額,並設立租樓免稅額。除此之外,當局可考慮為中產另訂一條相對貧窮線,以便更全面掌握處於中產低端層面者的苦況和怨氣,從而制訂務實公平的政策,促進整體社會的和諧穩定。

新一屆特區政府針對房屋供應短缺、樓價飛升的問題,將增加土地供應列為首要任務。曾司長在預算案中宣布,投放45億元在維港以外適度填海,開闢新發展區及岩洞發展,並進行相關的研究和設計工作。政府痛定思痛,對症下藥,值得予以支持。但是,政府必須汲取東北新發展區及國民教育事件的教訓,針對現時的政治生態,推展相關工作時務必在程序、方法、諮詢等方面不容有失,以免重蹈覆轍,欲速不達。

必須指出的是, 香港地少人多, 房屋政策是“成也土地供應, 敗也土地供應”, 而增加土地供應需要很長的時間, 最近政府以至廣大市民都已為此吃了極大的苦頭。因此,特區領導人切莫為短暫紓緩土地供應的計劃感到自滿,必須以更高瞻遠矚的視野,規劃更長遠的跨代土地供應藍圖,令香港可興建樓房的土地不虞匱乏,造福我們的子孫後代。

主席,政府預測財政收入又再嚴重失準,2012-2013年度盈餘為六百多億元,遠超原先的估計水平。對於政府連年大幅低估財政盈餘,我在過去多年的預算案辯論中已多番表達不滿。若嚴重低估盈餘變為一幕又一幕的“狼來了”故事,預算案的嚴肅性和相關措施的合理性將無可避免地大受影響。但是,當局似已習以為常,以這樣那樣的理由解說失準,我不打算在此詳細重複我的觀點。對於“財爺”幾乎年年也推出的一次性寬減措施,包括免繳差餉、電費補貼、發放額外綜援津貼、代繳若干個月公屋租金等措施, 我認為大有商榷餘地。

俗稱“派糖”的措施顯然已成為政府的指定動作,經濟不景時說藉此紓解民困,經濟興旺時則說藉此與民分享繁榮的成果,政府無論如何都會“派糖”,當局不得不派或不敢不派,因為此等慣常的做法已成為市民的必然期望。但是,政府打算將此常態不斷延續下去,變為市民基本福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還是更有承擔地以新思維推出新政策取而代之呢﹖ 我期望標榜穩中求變的特區政府能適時給予一個答案。

主席,我亦注意到,無論特首的施政報告或“財爺”的預算案, 均喜歡以過往香港獅子山下刻苦拼搏的精神勉勵現今的香港人,特別是年青的一代。特首和“財爺”苦口婆心,其志可嘉,其情可憫。雖然現時不少年青人確實感到前路茫茫,對社會心生不滿,但當年香港乘時而起、經濟高速增長造就遍地機會的日子實已一去不復返。市民縱有獅子山下的精神,恐怕也會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慨歎和無奈。政府應認清形勢,想方設法全力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具質素的就業機會, 令更多年青人重拾信心和希望。

主席,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