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工業旅遊 注經濟活力(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過去一年,香港旅遊業逐漸回暖,旅客數字顯著提升,市道也隨之回復熱鬧。隨着疫情緩解,香港重新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特別是來自內地的旅客,為本地經濟注入新活力。旅發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訪港旅客約4500萬人次,按年升30%,凸顯旅遊業復甦勢頭。隨着各種文化活動和節慶接連上畫,街道、商場和餐廳再次充滿生機與活力。
過去一年,香港旅遊業逐漸回暖,旅客數字顯著提升,市道也隨之回復熱鬧。隨着疫情緩解,香港重新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特別是來自內地的旅客,為本地經濟注入新活力。旅發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訪港旅客約4500萬人次,按年升30%,凸顯旅遊業復甦勢頭。隨着各種文化活動和節慶接連上畫,街道、商場和餐廳再次充滿生機與活力。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到河套、前海及鹽田港調研,並聽取特區政府的經濟及金融工作部署。此行反映中央高度重視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角色,特區政府各決策部門除各盡本分,更應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深化改革、提升效率,做好招商引資和創科改革等工作,提速提效推進大灣區發展。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會在美當地時間周一宣布向所有進口鋼鋁加徵25%關稅,又明言關稅獲延期1個月的加拿大及墨西哥,要採取更多行動。早在今個月初,特朗普已簽署關稅令,對來自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對來自加拿大的非能源商品徵收25%的關稅、對加拿大能源產品徵收10%的關稅、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10%的關稅。美為自身利益,不斷擴大關稅戰範圍,如今更向所有進口鋼鋁加徵25%關稅,與世界自由貿易為敵,損人損己、破壞世界經濟的穩健復甦增長。
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後重施故技,對其他國家加徵關稅,點燃新一輪貿易戰的火苗。但文明社會並非「誰大誰惡誰正確」,受美國加徵關稅影響的國家亦非省油的燈,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隨即作出相應措施。美國加徵關稅的措施會對環球經濟造成多大影響仍有待觀望,惟肯定的是貿易戰從來沒有贏家,而在戰爭中受禍害的從來都是普羅大眾。
今個農曆新年市道回溫,旅遊業尤其表現亮麗,雖有不少香港市民北上消費或外遊,但同時也有大批旅客來港歡度假期。內地黃金周期間有約2000個內地團、逾百萬旅客人次訪港,人財兩旺,重回疫情前春節黃金周的水平。
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回歸白宮,無疑引起全球關注。他過去在任4年的強硬政策,尤其是在貿易和關稅方面,對全球經濟格局帶來深遠影響。如今,特朗普再度上台,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是他的經濟政策,將如何影響香港國際金融和貿易樞紐。
面對經濟轉型,香港必須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和創新,從招商引資、推動大灣區及北部都會區發展多方面着手,開拓經濟新增長點。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是大勢所趨,廣東省昨就推動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加快建設「世界級的大灣區」提出多項建議,其中不少看法與香港特區不謀而合,兩地未來應「拍住上」,消除兩地的投資和貿易壁壘,合力打造大灣區的金漆招牌。
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在北京出席全國港澳研究會舉行的專題研討會,深入解讀習近平主席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慶典重要講話精神,寄語港澳工商界體現「烈火金剛」的堅強品質,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各界要積極作為,以實際行動回應中央期望和支持,對外推廣香港的營商環境和發展機遇,對內投入經濟建設,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
外圍環境複雜多變,香港亦面對各種挑戰,搞好經濟,改善民生,是整個社會的共同願望,政府亦全力拼經濟,謀發展,積極招商引資,帶領香港開拓新市場、新機遇。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政府要搞好經濟,改善民生,除了整個政府團隊努力不懈,亦要聆聽民意,才能令政策更「貼地」,更符合社會期望和發展需要。
新年前夕,習近平主席發表了2025年新年賀詞,除了一如既往地提到會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也講到國家扎實推動高品質發展,縱深推進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