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制定前瞻政策 保障城市安全(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本港在一個多星期時間內,先後遭到超強颱風「蘇拉」和特大暴雨侵襲,特區政府首次宣布「極端情況」生效,並啟動了「全政府動員」機制,協調各部門、地區組織及「關愛隊」通宵應急和救援,地區組織和居民守望相助、攜手抗災。面對嚴峻的挑戰,政府應災有道,大部分被水淹浸的道路迅速清理,一度被山泥傾瀉阻斷對外聯絡的石澳,經過各部門通力合作,也實現了有限度通車。風雨過後,社會運作及市民日常生活基本回復正常,政府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不過,整個過程都顯示出,本港在應對天災的預案和策略上仍大有改進的空間,有必要盡快提升抵禦和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建設國際安全城市。

對接河套規劃 打造創科樞紐(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國務院印發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對香港的創科發展,是大好消息。河套合作區橫跨深圳河兩岸,連接深港兩地,由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河套規劃對深圳園區規劃建設特別是與香港園區協同發展作出全面部署,訂立兩大發展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制,到2035年發展成為世界級的科研樞紐。同時提出四大主要任務,包括打造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以及打造匯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河套規劃的出台體現中央對香港發展創科產業的支持和指導,河套將與前海、南沙和橫琴一起,共同構成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體系框架,並有力支撐香港「北部都會區」的規劃建設,本港科技業界深感鼓舞。

借鑒杭州經驗 發展文體旅產業(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於7月31日至8月3日前往杭州,進行為期4天的職務訪問,共有16名立法會議員參與,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亦有參與部分行程。是次訪問旨在考察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的兩大主要場館,了解杭州市與東陽市的體育、文化和旅遊產業的發展近況,並與當地政府官員交流。

推動閩港合作 促進優勢互補(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休會而不休息,主席梁君彥於7月15日至19日率領33位議員到訪福建省的福州和廈門,展開五天職務考察,這是繼今年4月全體立法會議員的大灣區之行後,立法會代表團再次到內地考察,充分顯示立法會在落實「愛國者治港」之後,積極推動與內地各個省市交流協作,促進互相借鑑,取長補短,共謀發展。

三隧分流僅治標 速建新隧才治本(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早前三讀通過《2023年行車隧道(政府)(修訂)條例草案》,「三隧分流」方案終於可以落實。隨着西隧專營權於8月1日屆滿,特區政府將會接收西隧,這也為當局提供了一個重要契機,全面檢討3條過海隧道的收費,以進一步理順過海交通流量。

全方位落實七一講話精神 成果豐碩再接再厲(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發表的七一重要講話,提出「四點希望」,以及強調要特別關心關愛香港青年。在香港即將回歸祖國26周年之際,回顧過去一年,特區政府在行政長官李家超的帶領下,認真落實執行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帶領香港踏入由治及興新階段。作為本港的一個主要政團,經民聯也聯同工商專業界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全力支持和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推動社會各界貫徹落實「四點希望」及關愛青年的期許。

發揮港珠澳大橋效益 增協作促聯動(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港珠澳大橋是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通道,於2018年10月正式通車,全日24小時通關,對於促進粵港澳3地的互聯互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新冠疫情衝擊,大橋的使用量曾大幅下跌,但隨着香港全面復常,香港與內地的往來亦日趨緊密,如何充分發揮大橋的效益,確實值得社會各界認真思考。

經民聯發布「共建灣區醫食住行」建議書
四大範疇提15大建議 促進灣區城市無縫聯通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日趨成熟,越來越多香港居民選擇到內地工作、生活、升學和養老等。經民聯根據香港市民的期望和深化灣區城市無縫聯通的要求,特別進行專題研究,並於6月23日舉行「共建灣區醫食住行」建議書發布會,就深化香港與其他灣區城市無縫聯通提出15項建議,涉及醫療健康、飲食消費、住屋置業、交通出行等四大範疇。期望通過突破城市之間的界限,促成區內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經濟民生協同發展,以滿足居民民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