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生產力局主席一周年回顧 奮勇向前譜寫創科新篇章 (陳祖恒) – 評論文章
一年前,我懷著無比榮幸的心情出任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主席,而我自2016年起擔任生產力局理事會成員,近2,800天以來親身參與及見證生產力局的大小里程碑,在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路上「創新 · 從不停步」,一步一足印,樹下一個個佳績。
一年前,我懷著無比榮幸的心情出任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主席,而我自2016年起擔任生產力局理事會成員,近2,800天以來親身參與及見證生產力局的大小里程碑,在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路上「創新 · 從不停步」,一步一足印,樹下一個個佳績。
國務院印發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對香港的創科發展,是大好消息。河套合作區橫跨深圳河兩岸,連接深港兩地,由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河套規劃對深圳園區規劃建設特別是與香港園區協同發展作出全面部署,訂立兩大發展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制,到2035年發展成為世界級的科研樞紐。同時提出四大主要任務,包括打造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以及打造匯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河套規劃的出台體現中央對香港發展創科產業的支持和指導,河套將與前海、南沙和橫琴一起,共同構成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體系框架,並有力支撐香港「北部都會區」的規劃建設,本港科技業界深感鼓舞。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大規模核洩漏事故,當人們還未完全走出十二年前福島核災難帶來的傷痛之際,日本再為全球帶來另一個核安全威脅:在今年8月24日正式啟動核污水排海計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累積逾134萬噸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過程或將持續三十年。
紡織及製衣業界一直主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除了粵港澳大灣區為行業帶來龐大機遇,加強滬港合作同樣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筆者於七月底到訪上海,非常高興有機會與國家紡織業龍頭東方國際及上海時裝周的領導們會面,與他們就滬港行業發展、創科合作、人才交流等領域深入交流,期望進一步促進滬港行業合作及協作。
特首李家超今年10月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筆者在多場諮詢會中提出,當局應從頂層規劃着手設立「時裝及紡織發展局」,專責統籌行業發展,將香港打造為「國際時裝中心」,並推動傳統產業結合創科,支援紡織及製衣界更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化生產、電商等,助傳統產業走上新台階。
日前在北京召開了十四屆全國政協第九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促進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協商議政。筆者在場聽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對助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大局的「四個要」的講話,十餘位全國政協委員從不同角度出發,暢所欲言地表達建議,相關代表亦作出實實在在的回應。是次高規格的會議,長達3個小時的交流,再加上前期多次的調研、研討,都是為了讓港澳青年能更好地融入國家大局,用心之切,用情之深,有目共睹。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發表,我與經民聯代表日前與特首李家超會面,合共提出逾130項具體建議,涉及重振經濟、吸引人才、規劃土地、發展夜市等多個範疇。我建議當局在維港兩岸舉辦夜市,讓年輕人發揮創意,同時吸引旅客及市民消費,創造多贏局面。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率領官員出席2023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表示會在短期內搞活夜市。香港這座國際城市過去有「不夜城」的美譽,主要是香港人有着勤奮特質,白天工作,晚上享樂,就是大家所謂的「work hard play hard」。雖然疫後經濟穩步復常,可是整體市道仍較3年前存在差距。疫情期間,部分市民習慣沒有夜生活,或已經找到替代的娛樂方式而改變成「宅經濟」。要促進消費,就要先製造一個良好的消費氛圍,加強消遣意慾。
8月24日,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一意孤行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水排海計劃,中國海關總署隨即宣布,即日起全面暫停進口日本的水產品,香港特區政府也宣布禁止日本10個都縣水產品入口。特區政府果斷採取行動,切實防範核污水排海對香港市民食品安全帶來的風險,全力維護廣大市民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