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進碳交易 綠色金融新機遇(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近日通過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盡快訂立碳普惠市場的政策和啟動平台建設工作,並完善碳交易機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區域綠色金融樞紐,確實須配合全球趨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落實各項減碳目標。
立法會近日通過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盡快訂立碳普惠市場的政策和啟動平台建設工作,並完善碳交易機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區域綠色金融樞紐,確實須配合全球趨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落實各項減碳目標。
文體旅局近日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四大發展方向:「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發展香港特色文化內涵」、「發展多元及國際化的文化藝術產業」、「建立國際平台,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完善文藝創意產業生態圈」,列出71 項措施,涵蓋面相當廣泛,當中包括倡議提升場地硬件,銳意發展軟實力,可謂「軟硬兼顧」。
早前兩個有關大學的國際權威排行榜出爐,值得大家留意。其一是 QS 亞洲大學排名,北京大學連續3年蟬聯榜首,港大排第二,新加坡國立大學第三。單計本港,3間大學躋身10強之列:港大以外,中大排第六(按年升4位),城大排第十(按年升7位)。科大排第十一位,剛好不入10強。
九龍公園作為香港歷史悠久的城市綠洲,佔地13公頃,自1970年啟用以來,已走過超過半個世紀,目前每日吸引約1萬人次人流量。它是市民的重要休憩場所,也毗鄰尖沙咀重要商圈,是這片繁華旅遊區的一個綠色心臟。然而,隨着時代發展和旅遊需求的增長,九龍公園的設施和規劃已顯得老舊,小修小補式復修難以應對現代城市對公共空間的需求。尤其是在康文署計劃斥資3.358億元將園內佔地5%之前軍營用地改建為“中華文化體驗館”之際,公園餘下95%土地更需要一次全面的改建翻新,才能發揮更大的文化、旅遊和社區功能。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率特區政府及工商界高層代表團,一連三日訪問粵港澳大灣區五個內地城市,並在廣州出席由廣東省政府與特區政府聯合主辦的粵港深化經貿投資合作交流會。今次交流會共促成經貿合作項目126個,總金額超千億元,涉及商貿投資、金融合作、現代物流、創新科技、綠色發展、低空經濟、文旅體育等多個領域,助力廣東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及香港拓展發展空間,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跨境合作。同時對深化粵港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加快大灣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亦有助香港進一步激發經濟的活力和產業多樣性,促進更好高質量發展。
香港要振興經濟,除了要堅持傳統優勢外,創科發展是必走的路。筆者對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持審慎樂觀態度,主要是考慮到香港在發展創科產業上確實存在諸多尚待提升的環節,例如高昂的租金與人工導致創業成本過高,普遍大學生傾向選擇傳統學科如醫科、法律和商科,創科人才不足以應對創科發展,製造業嚴重空洞化導致工業基礎與現實政策有差距,有限的市場容量與腹地導致用武之地太小等等。
今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首要任務,當中強調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包括首度提出進行「人工智能+」行動,所指的就是將人工智能應用至各行各業和不同場景,支撑經濟及社會轉型升級。
行政長官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出開拓生態旅遊,包括印洲塘跳島遊、加快建設「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等,其中發展尖鼻咀和白泥為生態旅遊節點,因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令各界更加期待。尖鼻咀、白泥至流浮山,擁有優質的旅遊資源,但離市區偏遠,嚴重缺乏交通配套,當局需從基建入手,打通動脈,才能推動當區發展成北都生態及文化的旅遊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