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引領行業改革創新 同譜新質生產力(陳祖恒) – 評論文章

新一份《施政報告》十月出爐,筆者再度聯同業界合撰聯合建議書,並於上月底正式遞交予特區政府。隨着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舉行,《決定》以「三個中心,一個高地」,明確指出香港在國家發展的戰略定位,筆者與業界對《施政報告》充滿期待,盼政府積極回應業界聲音,攜手以「銳意改革,引領創新」的新風,打造香港成亞洲紡織時裝樞紐,在創新研發、時裝發展、品牌建設等領域。

航空樞紐添機遇 港助C919「飛出去」(吳永嘉) – 評論文章

國產客機開啟新里程!8月底,中國國際航空和中國南方航空於中國商飛公司(COMAC)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同時接收首架國產C919飛機。去年5月,中國東方航空率先採用C919載客,從上海虹橋機場飛往北京首都機場,成為該款客機商業首航。據報道,東航迄今已接收7架C919,另外海南航空旗下的金鵬航空亦會在今年第四季接收首架C919,到時旅客選搭內地四大航空公司航班,皆有機會乘搭C919。

多措並舉促港中醫藥發展(陸瀚民) – 評論文章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這有利加速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協作,為市民提供更多元診療服務。去年施政報告特意為中醫藥發展設專段,亦設立了中醫藥發展專員,並正籌劃《中醫藥發展藍圖》,反映本屆特區政府愈見重視中醫藥發展。

積極求變迅速行動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盧偉國) – 評論文章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並作出全面部署。近日,「2024科技+新質生產力高峰論壇」在港舉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致辭時指出,社會應該「從更大視野、更大格局看香港發展」,「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條件得天獨厚」,「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香港是持份者,更應該做創新者、貢獻者、先行者」,「要大力倡導創科思維」,「大力推進國際創科中心建設」。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言時表示,特區政府正從四個方向加快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在「愛國者治港」新時代背景下,必須積極求變,迅速行動,全面對接落實《決定》,致力成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城市之一,這不僅是香港自身發展的需求,更是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使命。

共同價值觀決定社會的未來(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初中「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公經社科)課程教材涉及性教育的部分近日引發城中熱議,特首李家超清晰表明,市民可以有不同看法,但當局亦有責任提出希望建立的社會價值觀。筆者很高興政府和特首對這個議題予以正面回應,同時亦留意到社會上有一些聲音,相信當局會認真聆聽各方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可行性建議,適當地對教材進行進一步完善,力求達至最佳教學效果,取得最大公約數。

健兒訪港 全城鼓舞(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消失的水花」全紅嬋、「百米飛魚」潘展樂、「六金」乒乓健將馬龍、「吊環王」劉洋……由65名內地奧運健兒組成的代表團,昨起訪港三天,並在多個場合中與香港各界近距離接觸,讓市民有機會親睹國家頂尖運動員的風采!我熱烈歡迎代表團到來,並相信通過是次互動交流,有助推高本地的體育文化及運動風氣,增強各界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改革提升競爭力 求變增加新優勢(胡劍江) – 評論文章

前日,中央宣講團成員、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沈春耀和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來港宣講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就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內容,向香港各界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和闡釋,並聯繫實際情況分享香港機遇,鼓勵香港主動對接即將開始的國家「十五五」規劃,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

共渡時艱 走出困境(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總商會上周發布最新的中小企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7%的香港中小企業務狀況仍未回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當中近40%中小企更預期今年的營業額會進一步減少,另有74%的受訪企業認為,資金周轉是最大難題。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上亦表示,本港正處於「過渡期」,部分行業面對較大挑戰。但我相信,隨着政府表明會在政策上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社會共渡時艱,定能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