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地區治理 真正惠民生(吳永嘉) – 評論文章
下月舉行的區議會選舉,競爭相當激烈,參選人來自各個領域,既有扎根多年的地區工作者,也有工商、教育、社福等各個領域的精英,以及醫生、律師、測量師、工程師等專業人士,甚至有居港少數族裔人士。是次區議會選舉,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里程碑,關係到社區建設以及廣大市民的切身利益。愛國愛港陣營不僅要務求把有能力、有承擔的愛國者送到區議會,使完善地區治理落到實處,還要竭盡全力提高投票率,為完善地區治理打響頭炮。
下月舉行的區議會選舉,競爭相當激烈,參選人來自各個領域,既有扎根多年的地區工作者,也有工商、教育、社福等各個領域的精英,以及醫生、律師、測量師、工程師等專業人士,甚至有居港少數族裔人士。是次區議會選舉,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里程碑,關係到社區建設以及廣大市民的切身利益。愛國愛港陣營不僅要務求把有能力、有承擔的愛國者送到區議會,使完善地區治理落到實處,還要竭盡全力提高投票率,為完善地區治理打響頭炮。
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表示,針對本港出生率近年持續處於低水平,特區政府必須有政策導向,以鼓勵生育,除了破天荒向父或母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嬰兒發放一筆過2萬元獎勵金,房委會也將分別推出居屋版「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和公屋版「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以支持新生家庭,締造有利育兒環境,社會各界對此反應正面。
對於有美國議員提出所謂「法案」,要求「制裁」香港一批司法和執法人員,經民聯指出,部分美國政客不僅對《香港國安法》作出無理批評,並且威脅要「制裁」維護國家安全的特區人員,對於美國政客這種粗暴干涉香港事務、肆意干預香港司法機構獨立運作、破壞香港法治的行為,經民聯予以強烈譴責
政府近日公布了《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2023》,正式敲定北部都會區未來10年發展的主要里程碑,以「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從2021年的「雙城三圈」,改為以4大地區4大產業全方位發展。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投票,提名期已結束,選舉事務處共接獲399份報名,當中地方選區選舉有171人報名參選,競爭88個席位,各個選區都有競爭。參選人比拼政綱、積極作為,以關注社區民生為競選重點,有利提升社區治理,為市民謀福祉。
行政長官日前發表任內第2份施政報告,內容務實有為,積極回應紡織及製衣界和經民聯的建議,包括落實舉辦「香港時裝設計周」、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優化多項支援中小企措施,令筆者深感欣喜和期待。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主題是「拚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提出減免買家印花稅、人才置業印花稅先免後徵、大力發展創科產業、引入人才、主動對接國家發展等措施,有效提升市民和投資者信心,增強提振經濟的動力,助力本港加快疫後復常步伐,應對環球經貿挑戰,為香港邁向由治及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香港與福建關係密切,香港不單有超過120萬居民原籍福建,亦有不少港人在福建工作,很多香港長者選擇到福建定居,安度晚年,因此對於香港的醫療支援需求日益迫切。
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日前公布,涵蓋多個層面,聚焦經濟民生,亮點紛呈,備受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筆者認為,是次施政報告在理念、方向和措施上與以往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顯示出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的「大格局」,積極作為,推動香港發展,做到了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了「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特色和優勢。
經民聯作為愛國愛港、對香港懷有高度責任感的工商專業界代表政團,多年來積極為香港發聲。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外部勢力環伺,為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帶來新挑戰。經民聯既努力說好香港故事、釋除外界對香港的誤解;面對外來衝擊與挑釁,經民聯亦敢於直斥其非,致力與社會各界共同維護香港的和諧與穩定。 香港正處於「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經民聯將一如既往,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支持政府施政,攜手化解香港經濟民生的各種深層次矛盾。同時,經民聯亦會繼續發揮工商專業界別所長,對香港在升級轉型期間遇上的各種短板與不足,主動建言獻策,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構建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貢獻正能量。 Previous image Next image 今天香港走出疫情、社會全面復常,三年的抗疫之路,成為每一位香港人共同經歷。在這段抗疫路上,經民聯每分每刻都與社會各界攜手同行,連結工商專業力量,收集一批又一批的抗疫物資,再透過聯盟的廣泛地區網絡,將物資送到有需要的市民手上,累計分發的口罩及快測包數以百萬計、愛心飯盒2萬個,防疫藥品、洗手液、防護手套等林林總總的物資更是不計其數地發送到社區、交到市民手上,本著關懷社區的初心,為社會大眾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援。 隨著社會復常,經民聯將繼續踐行「推經濟、惠民生」的行動口號,聚焦振興經濟、住房安居、長者安老、青年發展等市民關注的事務,切實排解民生憂難,與每位香港市民攜手建設更美好的家園。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發表題為「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的《施政報告》,不但與經民聯發表的《七一宣言》中提出的「推經濟 惠民生」行動口號不謀而合,這份《施政報告》更採納了經民聯逾70項建議,相信有關措施將有助本港加快疫後復常步伐,應對環球經貿挑戰,為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打下堅實的基礎。 面對樓市供應增加、利率持續向上,不合時宜的樓市「辣招」正窒礙市場健康發展。經民聯今年初發表《撤銷樓市「辣招」研究報告》,促請政府有序撤辣,今次《施政報告》採納了當中的建議,包括由經民聯率先提出的人才置業印花稅「先免後繳」安排,以及減免買家印花稅、縮短額外印花稅年期等。經民聯促請政府,若樓市在「減辣」後沒復現炒風,應盡快全面「撤辣」,令樓市盡快復常。 經民聯一向關注基層市民住屋問題,敦促政府切實制訂「告別劏房」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有關建議在今次的《施政報告》中獲積極回應,政府宣布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將針對不合最低標準的「劣質劏房」提出取締方案。經民聯期望,有關措施能協助基層早日告別劏房,改善基層市民居住環境。 本港出生率持續下滑,經民聯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建議書中特別提出多項生育友善政策建議,包括推出一筆過生育津貼、育有子女家庭優先入住和購買公營房屋等,而這些建議皆獲特首採納,在施政報告中宣布了「2萬元新生嬰兒獎勵金」、「家有初生」加快上公屋和優先揀居屋等。經民聯促請政府考慮推出更多優惠措施,包括為育兒家庭提供交通費減免、外傭費用免稅額等,進一步刺激生育率。 2021年,政府將股票印花稅稅率由0.1%調高至0.13%,時任經民聯副主席、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聯同業界資深代表,向政府力陳此舉弊大於利。時光荏苒,振興香港證券市場成當務之急,今年《施政報告》終宣布將股票印花稅稅率「復原」至0.1%。經民聯認為,股票印花稅稅率應進一步下調至0.05%,政府亦應放寬上市監管、吸引東盟和中東新資金,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為了化解香港房屋深層次矛盾,經民聯近年發表了多份詳盡的研究報告,包括《十年安居計劃》、《開發新界 造福香港》等,提出增加土地房屋供應的全方位建議。今年《施政報告》終傳來喜訊,預告已覓得的土地可興建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熟地供應量亦將達3,370公頃,供應充裕。經民聯樂見有關成果,同時促請政府貫徹「基建先行」理念,在加快住屋供應的同時,提供完善的居住配套,盡快落實《鐵路發展策略2014》未完成項目,並建議興建第四條過海隧道等,構建安居宜居的家園。 今年6月,經民聯發表《共建灣區醫食住行》建議書,就深化香港與其他灣區城市無縫聯通提出的多項建議,部分獲《施政報告》採納,例如政府將由明年起擴大「長者醫療券」適用範圍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也會涵蓋例如深圳的個別指定牙科醫療機構,呼應經民聯的倡議。除此之外,港鐵近日亦宣布,由即日起至明年2月底,早上9時後乘東鐵前往羅湖或落馬洲可享票價7折。經民聯期望,東鐵綫全面取消過境附加車費,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特別是深圳交通融合。 聆聽意見 閣下如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將有關資料電郵至bpa@bpah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