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多元互補 共展所長(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政府近日公布了《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2023》,正式敲定北部都會區未來10年發展的主要里程碑,以「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從2021年的「雙城三圈」,改為以4大地區4大產業全方位發展。

4大地區包括在洪水橋一帶發展高端專業和物流服務;涵蓋新田科技城並配合附近大學教育城發展創新科技;羅湖、文錦渡、香園圍口岸及新界北一帶對接深圳發展口岸商業、零售及金融服務;沙頭角及紅花嶺一帶保留自然資源和傳統鄉鎮,發展康樂及旅遊生態圈。四大區域各有特色功能互補,加上鄰近深圳的地理優勢能夠多方面與內地發揮協同效應,帶着成為「國際創科新城」的願景,促進兩地經濟發展,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我認為這次的改變正正印證了政府在規劃上適時的彈性調整,更貼合當下發展和政策趨向,發揮香港所長、國家所需。特別是政府重新審視後,把原計劃發展為「超級殯葬城」的沙嶺改作創科及相關用途,大大提升了該地在北都發展規劃中長遠的發展潛力和協同效益。

我樂見政府在是次規劃中亦着重了文化及旅遊等用地發展,為香港帶來更多旅遊和康樂發展商機。以建議的紅花嶺郊野公園為例,該區與深圳梧桐山風景區形成的生態廊道相融合,亦曾是香港在30年代末開採鉛礦,以及日佔時期擊退日軍的遺址,蘊含豐富的生態和歷史價值。把文體旅元素融入整個北都生活圈,能以更日常的方式呈現香港多元面貌,平衡發展和保育,提升軟實力打造「文化之都」,說好香港故事。

建議就基建項目發債

此外,社會一直關注如此大型發展項目的資金從何來,我之前便向政府建議就基建項目發債,政府亦可考慮於強積金中加入基建債券選項,讓市民參與其中,共享發展成果。我很高興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大型項目融資辦公室」,一站式為各項投資融資方案提供意見,為多方投資者提供參與空間。

北都的發展大綱正式拍板,但亦不代表限制新構思和改動,多方面配合彈性調整政策反而是呼應行政長官李家超「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緊貼時下大趨勢的務實新管治作風,也更給予市民和投資者信心,為市場及政府招商引資營造正面氣氛,為香港開拓更多新商機。

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