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吸取經驗 共同邁進(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府推出每項政策時,都應該做好準備,並具備完善的配套措施。政府本周宣布暫緩垃圾收費的實施日期,在政府推行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期間,坊間對於垃圾收費措施和政府的回收配套工作等都存有不少質疑。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在市民的強烈關注及反對聲音下,我認為政府暫緩實施的決定正確,亦凸顯現屆政府聽取民意、有擔當的作風。

打造大灣區自貿區促深度融合(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經過5年的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由於大灣區存在「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在深度融合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規則、機制方面的障礙。經民聯近日發表研究報告,建議中央支持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以自貿區模式消除粵港澳現存的投資和貿易壁壘,既進一步提升廣東對外開放水平,又加大對港澳支持力度,為港澳帶來更多發展動能,實現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

建大灣區自貿區 助港添發展動能(吳永嘉) – 評論文章

經民聯於5月23日發表詳盡的研究報告,建議中央支持研究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下稱「大灣區自貿區」),以自貿區模式消除粵港澳現存的投資和貿易壁壘,進一步提升廣東對外開放水平,並為港澳注入更多發展動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報告指出,總體目標是將現行廣東自貿試驗區高水準開放政策的適用範圍,擴闊至粵港澳,實現市場要素自由便利流動;在功能定位上,推動廣東與港澳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領域全面對接,面向全球高水準開放。

經民聯在線

為落實習近平主席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要求,經民聯早前發布「關於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的研究報告」,建議中央支持研究建立「大灣區自貿區」,以自貿區模式消除粵港澳現存的投資和貿易壁壘。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博士5月30日亦在立法會會議上發言強調,經民聯圍繞「大灣區自貿區」建議提出七大政策重點,包括在區內實施金融「單一通行證」、以河套合作區為抓手建世界創科平台、盡快恢復深港一簽多行等,以建立一個生產總值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常住人口超過1.3億的自貿區,實現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獲得更加巨大的投資貿易機遇和經濟能量。(了解更多) 香港疫後復甦未如理想,為支援中小企業適應新形勢、新挑戰,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構築香港競爭新優勢,經民聯舉辦「全力發展經濟 支援中小企業」論壇,邀得特區政府財金官員、中央駐港官員和銀行界、工商界以及中小企代表出席,合共300多人集思廣益,共商香港經濟發展方向。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博士表示,中小企是香港經濟的基石,論壇聚焦發展經濟和支援中小企更好發展,就是支持香港經濟,鞏固和發揮香港的競爭優勢。(了解更多) 經民聯「2024暑期大專生實習計劃」上周舉行迎新日,標誌新一年的實習計劃正式啟動!今年的實習安排同樣非常充實,學員將到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地區辦事處實習,並參觀公共事業機構、傳媒機構等,出席各領域專家和重量級嘉賓主講的政治研習課程。經民聯一直關心關愛香港青年發展,期望透過實習計劃,讓每位學員都有個充實的暑假,增廣見聞,豐富人生經歷。 香港現時有3000多幢三無大廈,消防系統未盡完善,存有火警隱患。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建議政府為三無大廈推行「聯廈聯管」方式共同聘請管理公司,攤分管理及復修工作成本,提昇消防安全。他又在立法會會議上促請特區政府對高齡舊樓進行消防安全風險評估,加強日常巡查與健全監管制度及提高罰則等,從根本杜絕舊樓消防安全隱患。(了解更多)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將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經民聯秘書長、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認為,要更好對接和把握「新質生產力」機遇,香港要繼續強化自身基礎建設,不斷提升5G技術、互聯網、運輸物流等基建的競爭力,為傳統、新興和未來產業提供更豐郁的發展土壤。他建議政府加強推動五所研發中心及生產力局等法定機構的發展,更大力推動不同產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包括因地制宜推動企業在港發展智能微工廠,推動中國品牌與香港智造結合起來。(了解更多) 從小到大都在深水埗成長的經民聯深水埗支部副主席黃永威(Ray),從事社區工作多年,他了解到區內最大的挑戰是人口逐漸老化。要解決這些老大難問題,締造理想的深水埗,Ray第一個想法是以創新先行,在社區引入樂齡科技。他舉例說,很多長者求醫時可能不熟悉上網而拿不到輪候籌,但當局可以考慮在電視台發布醫院輪候時間的資訊,也可以考慮使用AI與長者溝通,以善用創新科技,幫助醫院分流,優化社區資源的分配,讓深水埗成為一個更宜居的地方。  「光劍」運動  成功吸引青年融入社區  另一個應用科技改變社區的例子,就是Ray費盡心思籌備的「光劍攻殼@深水埗」。光劍攻殼是特區「18區日夜都繽紛」活動之一,有別過往的傳統市集及熟食攤位,活動集齊科幻、數碼、動漫元素,招徠不少動漫迷與年輕人到場參與,街坊和遊客都盛讚有新鮮感、別樹一格。光劍攻殼為深水埗營造熱鬧氣氛,引起坊間好評之餘,更帶動周邊商戶生意,創造過千萬元的營業額,獲得民政署及商戶的肯定。  擔任經民聯青委會副主席多年的Ray說,「日夜都繽紛」不僅是為一家大細而設的活動,更是針對青年人的文娛活動,要吸引年青一代逛街消費,最重要是從青年的角度出發,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以創新、貼地的方法回應市民的需要,才能辦好「日夜都繽紛」活動,為香港升級轉型注入更強大的動力。 聆聽意見 閣下如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將有關資料電郵至bpa@bpahk.org。

當好「超聯人」 增經濟發展動力(陳祖恒) – 評論文章

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以來,特區政府集中精力拚經濟拚發展,力求引領香港在環球政經新格局下突圍而出。當前的關鍵是,香港更加要發揮好自己的國際化獨特優勢,為本港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不斷強化長遠競爭力。近月,國家宣布支持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進一步互聯互通,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亦宣布新增八個赴港澳「個人遊」城市,可謂喜訊連連。在中央支持下和特區政府的帶領下,本港經濟近期呈現不少正面跡象和氛圍。

港澳共同做好發展經濟大文章(胡劍江) – 評論文章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結束7天澳門考察調研行程。筆者認為,夏主任是次考察調研,充分體現了中央對特區的支持和關愛,為澳門的發展注入新動能。這也對香港有着重要的啟示,社會各界必須把握「一國兩制」的最大優勢,主動作為、勇於創新,擦亮香港「金字招牌」,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

經民聯研究報告籲建「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
提七大方向消除粵港澳現存投資貿易壁壘 盡快消除大灣區人員往來簽注限制

為了落實習近平主席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要求,推動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經民聯今日(5月23日)發布「關於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研究報告」,建議中央支持研究建立「大灣區自貿區」,以自貿區模式消除粵港澳現存的投資和貿易壁壘。報告具體提出七大政策重點,包括在區內實施金融「單一通行證」、以河套合作區為抓手建世界創科平台、盡快恢復深港一簽多行並擴展至大灣區其他城市等,以推動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為港澳發展注入更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