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與時俱進識變求變 改革創新帶旺香港(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主題是「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部署改革,通過具體政策措施,抓住國家巨大機遇,帶動香港發展;二是不僅立足當前振興經濟,讓市民得到實惠,而且謀劃未來,展示前景,讓市民看到希望,增強各界對香港的信心。經民聯認為這是一份「與時俱進,識變求變,改革創新,帶旺香港」的施政報告。

與時俱進 識變求變 改革創新 帶旺香港 經民聯90項建議獲施政報告採納

行政長官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經民聯早前提出的90項建議獲得採納,包括重啟中小企「還息不還本」計劃、促進銀行為中小企融資、調低烈酒稅、優化投資移民計劃、大力發展創科產業、設立青年置業階梯等。經民聯成員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報告》提出的措施,一方面全面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部署改革,通過具體政策措施抓住國家巨大機遇,帶動香港發展;同時振興經濟,讓市民得到實惠。經民聯對政府提出的改革方向表示認同和支持,相信有助促進香港經濟多元發展,增強商界和市民的信心,長遠令到香港丁旺、財旺、市道旺。經民聯對這份《報告》評價為「與時俱進,識變求變,改革創新,帶旺香港」。

壯大傳統優勢產業力量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陳祖恒) – 評論文章

新一份施政報告即將出爐,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多位官員日前在筆者的陪同下考察生產力局,了解生產力局推動新質生產力及新型工業化的工作,並對生產力局的工作予以肯定。筆者深信,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具備高度國際化、市場化及法治化等獨特優勢,傳統優勢產業有深厚發展底蘊,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接納筆者與業界的建議,繼續助力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新型工業化,強勁香港發展動能。

靈活變通 搞活經濟(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一連七日的十一國慶黃金周長假期為香港帶來超過120萬內地旅客,甚至較去年八日的國慶黃金周來港的內地遊客還要多超過10%。業界原本估計,今次黃金周只有850個旅行團來港,但最終有至少1100團來港,可見香港對遊客而言仍然具有吸引力。然而香港要「活」起來,不止是靠「搶遊客」,亦要「搶企業」、「搶人才」。

香港法治的「金漆招牌」堅不可摧(梁美芬) – 評論文章

近日,英格蘭和威爾斯大律師公會主席Sam Townend在英國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的不當言論,引發本港社會各界的強烈憤慨和不滿。Sam Townend聲稱「香港法治正逐漸被行政專權取代,外界對香港法治的尊重和權威正在流失」之類的言論不僅缺乏事實依據,更是明顯的雙重標準。這種顛倒黑白、玩弄「雙標」誤導世人的做法,為人所不齒。

經民聯地區綜合辦事處(港島)開幕 麥美娟:經民聯發揮工商專業優勢 推動香港由治及興功不可沒

經民聯今年起在地區成立多個綜合辦事處,組織聯盟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及商會領袖參與地區工作,為市民提供更專業和優質的服務。位於港島南區置富花園、經民聯第二間地區綜合辦事處於今日(10月7日)舉行開幕儀式。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蒞臨主禮並致辭,她對經民聯一直以來在推動青年事務、促進經濟發展、服務社會、就經濟發展向政府建言獻策等工作和成果表示肯定,在香港走向由治及興的道路上提供了龐大的力量,形容是「功不可沒」。她期望經民聯繼續發揮工商專業優勢,團結社會各界,協助特區政府進一步提升社會地區治理水平,全方位服務市民。

因地制宜 識變求變(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中國成立75周年,特區政府及多個團體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酒店、零售及餐飲等亦紛紛推出節日消費優惠,全城都熱烈祝賀國慶,氣氛高漲。國慶日不但是對祖國的祝福,更是對未來的展望,我期望大家攜手並進,讓香港發揮「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持續鞏固及提升優勢,共建更美好香港。

經民聯在線

行政長官10月16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經民聯早前提出的90項建議獲得採納,包括重啟中小企「還息不還本」計劃、促進銀行為中小企融資、調低烈酒稅、優化投資移民計劃、大力發展創科產業、設立青年置業階梯等(詳見列表)。經民聯成員在記者會上表示,《報告》提出的措施,一方面全面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部署改革,通過具體政策措施抓住國家巨大機遇,帶動香港發展;同時振興經濟,讓市民得到實惠。經民聯對政府提出的改革方向表示認同和支持,相信有助促進香港經濟多元發展,增強商界和市民的信心,長遠令到香港丁旺、財旺、市道旺。經民聯對這份《報告》評價為「與時俱進,識變求變,改革創新,帶旺香港」。(了解更多) 經民聯一直重視青年發展,致力透過多元化活動助年輕人開闊眼界。今年聯盟連續第二年與政府合辦共創明「Teen」遊學團,前往大灣區內發展最迅速的橫琴休閒旅遊綜合區,並參觀珠海長隆及創新方兩個重要項目,讓學員親身體驗內地的文化旅遊、創科和電商的最新發展。為期兩天的共創明「Teen」橫琴長隆及創新方遊學團於9月14日舉行啟程儀式,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經民聯榮譽主席梁君彥為約100名中學生及友師送行打氣,勉勵學員把握今次學習機會,了解國情、認識國家產業新發展,建立積極正向的人生觀。(了解更多) 經民聯今年起在地區成立多個綜合辦事處,組織聯盟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及商會領袖參與地區工作,為市民提供更專業和優質的服務。位於港島南區置富花園、經民聯第二間地區綜合辦事處於10月7日舉行開幕儀式。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蒞臨主禮並致辭,她期望經民聯繼續發揮工商專業優勢,團結社會各界,協助特區政府進一步提升社會地區治理水平,全方位服務市民,為社區帶來更多機遇。(了解更多)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副主席林健鋒、副秘書長及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陸瀚民與房屋局局長何永賢9月20日一同前往赤柱過渡性房屋「尚晉坊」視察和探訪住户,了解他們「上樓」的進度。經民聯議員與住戶深入交流,了解到他們入住後的生活情況。經民聯促請特區政府持續推動此類過渡性房屋項目,為更多基層市民改善居住環境。聯盟將繼續關注市民的住房需求,促進社區的和諧與發展。 代表工程界的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博士9月24日在立法會研究工務工程效益成本管理小組委員會指出香港建造工程成本高、工期長造成多輸的局面,建議發展局在審批流程方面需大刀闊斧作出優化,並制訂工作時間表。另外,盧主席提出善用流動人口,緩解建造業人手老化不足的問題,並建議在屯門內河碼頭設建造業產業園,利用水路運輸優勢,為生產降本增效。(了解更多) 深水埗李鄭屋邨新舊法團爭拗多月,一度令相關銀行戶口被凍結,令屋邨陷入停擺危機。在經民聯地區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林家輝、深水埗支部主席陳國偉及副主席龐朝輝三位深水埗區議員與多方斡旋下,一度被凍結的法團銀行戶口已成功轉名至新法團,而原定在9月1日離場的物業管理公司,亦決定繼續提供服務,屋邨運作重回正軌,深水埗街坊感謝聯盟團隊努力與各方協調,減低法團糾紛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經民聯與上水鳳溪第一小學攜手舉辦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校園國旗飄揚展活力」活動。近百位來自社會各界的嘉賓、學生和家長們齊聚一堂,共同參與這場充滿青春創意與活力的「升國旗儀式」,在操場上合力展開一幅巨型國旗,年輕學子們還舞動著醒獅和貔貅。經民聯舉辦這次活動,希望引導青少年深入了解國家和世界的發展,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鼓勵大家熱愛祖國、熱愛香港,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了解更多) 作為對香港懷有高度責任感的工商專業界代表政團,經民聯的核心成員一直在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立法會、區議會等不同平台代表各自的工商或專業界別,擔當與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溝通橋樑,積極為業界發聲、爭取權益、出謀獻策,大力推動業界發展,持續增強香港發展動能。《經民聯在線》今期繼續有「業界代表」欄目,向各位介紹這些業界代表的使命和具體工作,敬請留意和支持。 今年七一回歸日獲頒金紫荊星章的梁美芬教授,身上還有著多重身份:經民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執業大律師、法學院教授、全國人大港區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而她最為市民熟知的,相信是她長年服務西九龍、為市民奔走發聲的地區工作者形象。 美芬在不同領域上擔當多個角色,她至今連續第四屆擔任立法會議員,而且在司法及教育界的貢獻顯著。一路走來,她始終堅持初心,就是不遺餘力地運用自身的法律專長,為破解民生難題提供新思路,並為推動國家法治建設、捍衛「一國兩制」和說好香港故事,敢言敢為。 對於香港人才問題,美芬積極推動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參與不同國際機構職位的選拔,推動香港成為知識產權中心,並剛剛獲政府委任為涉外法律人才培訓學院的專家。她又協助產、學、研等各持份者合理配對,促成專案落地,把大學傑出的科研成果落實產業化,提升院校的國際地位,回應社會發展要求。 就如美芬多年來念茲在茲的地區工作,她知道不少舊樓存在漏水漏電隱患、消防系統老化、重建又因業主意見不一難以成事,而根本的解決辦法,還在透過法律專業拆解難題。美芬一直鍥而不捨地就舊樓消防安全提出私人草案,強化政府在改善舊樓保養的角色;同時還建議政府成立強拍調解中心,協助舊樓小業主和發展商化解重建爭議,達至多贏。 除了地區和法律事務外,美芬亦自2020年開始擔任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她認為要讓青年在新時代發揮潛能,關鍵就在教育,因此推動了多項教育政策的改革與實施,鼓勵在教育中融入創新思維和技術應用,並積極推動政府開辦更多愛國教育支援中心,透過嶄新AI技術,融合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生動地開展國民教育。目前,美芬正積極籌辦年底舉行的「世界大學校長(領袖)高峰論壇」,期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為青年構建更廣闊的發展舞台。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唐代劉禹錫的《砥石賦》,是美芬對自身的訓勉。隨著完善選舉制度、《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相繼實施,香港要實現由治及興仍面臨不少挑戰,香港在探索發展新格局、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的路上,美芬將一如既往,秉持專業,為港綢繆。 聆聽意見 閣下如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將有關資料電郵至bpa@bpah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