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文化體育盛事有賴政府支持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曼聯來了!英超來了!七月本應是國際足壇的「唞暑」月份,但香港球迷就在這兩個禮拜過足「波癮」。英超衞冕冠軍曼聯及三支英超勁旅前後腳訪港,不但與本地兩支球隊進行季前熱身,為球迷獻技,他們還會參與一系列的宣傳推廣活動,近距離與香港市民接觸,可算是球迷的一大盛事!

英超聯賽以至歐洲五大聯賽,一直深受香港球迷歡迎,還記得多年前皇家馬德里、曼聯、車路士等球隊訪港,都掀起一陣追星風潮。隨着近年歐洲聯賽注重亞洲市場的開發,不少球隊都趁暑假到亞洲訪問,市民近距離接觸歐洲足壇勁旅的機會愈來愈多。這正引證了體育盛事在香港有市場。

政策設施配合推動發展

隨着商業化及全球一體化,體育、文化、娛樂已經成為一種普及的產業。不僅可以促進體育及文化的交流,更可吸引投資,刺激消費,帶動經濟。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交通便利、文化多元、配套完善,是香港的獨有優勢;也因而可成為東西方不同領域文化交流的理想平台。

近年,不少在港舉辦的賽事都透過電視轉播和宣傳而蜚聲國際,例如:香港七人欖球公開賽、香港龍舟嘉年華、香港國際高爾夫球公開賽等大型賽事都已國際知名。這兩個星期,英超球隊陸續來港獻技,單是前天已有四萬多名球迷冒雨入大球場「睇波」,氣氛熱烈;更有數以百萬計的本地和海外觀衆,透過電視轉播收看。相信賽事更可推動本地足球的發展,吸引更多青少年投身足球運動。

我非常期望這些賽事日後能發展成為年度的「盛事」,不僅是足球項目,例如NBA海外賽,場地單車賽等在香港廣受市民喜愛的項目,我都希望舉辦得愈多愈好。

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政府除了處理經濟、民生問題外,亦須兼顧文娛、康樂、體育等方面的發展,讓市民和遊客可以參加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然而,如果沒有好的硬件設施,沒有政府支持,事情往往只會「事倍功半」。例如:目前全港最具規模的香港大球場,都只能容納四萬人,設備和規模與其他地方的球場相比,只能算十分普通,用「小巫見大巫」來形容也不為過。假若香港建造多一個大型比賽場地,既可吸引更多市民和旅客參與,又可提升賽事的可觀性,吸引更多賽事來港主辦,是否值得考慮呢?

同樣的問題亦出現在演藝界,香港體育館(紅館)一直是演藝界非常重要的演出場地,但其不僅檔期緊湊、租金高昂,設備落後更備受業界批評;而且場地細小,兼顧不了體育和演藝界的需要。又如,粵劇界多年來一直租用新光戲院,去年幾經周折下才成功續租;現在即使在西九建造戲曲中心,但演藝界仍然希望政府建造一個大型的綜合性演出場地。

如果硬件措施不足,沒有政策配合,試問又如何吸引大型盛事來港舉辦呢? 又是否真的能推動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呢?這真的值得政府深思。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