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強化抗疫成效 堅定落實「清零」(梁美芬) – 評論文章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新增5823例確診,再多120人染疫過世。至目前為止,第五波疫情累計超過115萬人感染,7732人死亡。最近,很多專家講第六波疫情已經在路上,如果不未雨綢繆,感染人數又將達到數百萬人,這是所有人都不願看到的。香港到底應該走什麼樣的抗疫路,才能降低市民的感染率及染疫死亡率呢?我有以下建議:

  從六方面完善抗疫工作

  (1)堅定貫徹「三減三重一優先四集中」的抗疫策略。第五波疫情出現高死亡率,背後有人手短缺、隔離設施不足等原因,同時也暴露出有關部門以往一些工作上的不足。現在疫情稍見緩和跡象,應把握時間為第六波作預案,準備足夠的隔離治療設施,趁早籌備未來所需的人手,汲取有效經驗,決不能讓第五波的慘痛悲劇重演。

  (2)放下無謂爭論,一切以實效、低死亡率作為抗疫成功的指標。

  (3)謹慎放寬機場入境限制,並向市民解釋清楚這並不等同「躺平」。香港由於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不能忽視與外國必要的經貿交流,但政府必須平衡兩者之間的利益,不能光為了對外貿易而犧牲公眾健康和安全。外國到港人士須隔離至少七天,同時要確保過程中嚴格執法,不容許有漏網之魚,嚴格執行「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4)必須保護好長者及兒童,積極推動疫苗接種。包括繼續為獨居長者、安老院舍提供上門接種服務;同時疫苗通行證範圍應擴大至所有學校,包括中小學、大學、幼稚園,保障學校安全,以免4月19日開始的面授後,引爆新一波疫情。

  (5)中西醫結合治療。目前醫管局對中醫藥的應用,集中在輕症和康復者兩方面,但多項研究已證明中藥在治療重症方面也有顯著成效。2020年武漢市中醫醫院治療新冠重症病人,發現中藥早期干預能明顯減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由52.9%減至18.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加用中藥比起單用西藥能讓重症新冠患者轉危殆的機會率,由24.37%減到3.68%。政府為市民派發藥品等抗疫物資時,可將中成藥加入考慮,同時令市民有更多的選擇。

  (6)善用「緊急法」。除了為內地醫護及內地藥品來港開綠燈之外,還應有助於改善私家醫院增撥資源和促進前線抗疫工作的效率,確保動員一切可動員的力量和資源,令「通關」可期。

  總體而言,特區政府必須兼顧「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長遠必須與內地恢復「通關」,為下一波疫情做好準備;短期內則要保障市民的日常生活。「動態清零」是國家的總體抗疫方針,特區政府必須明白,不管是與內地恢復「通關」,還是令市民盡快回復正常生活,都必須達到這個目標。

  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堅定抗疫路線,不能左搖右擺,並應主動學習內地的抗疫經驗。在第六波來臨之前,我們應抓緊時間,全力發動公務員、社區團體、同鄉社團、義工隊伍齊心合力,走出一條以融入國家大局為最高目標且最符合香港最大利益的抗疫之路。其實,無論香港的抗疫路要怎麼走,必須做到「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就是對香港市民最好的交代。

  堅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第五波疫情來到今天,我們的抗疫工作依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強、加快,需要繼續發動更多可以動員的民間力量,26個同鄉社團自救模式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了各種人、財、物的援助和力量,確保了不少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體現出「生命至上」的宗旨,值得借鑒和推廣。只要政府進一步發揮主導角色,全方位動員帶動各部門配合,相信效果會事半功倍。

  與內地「通關」是不能動搖的硬任務。疫情不會永遠持續,香港長遠要抓住國家「十四五」規劃等機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能量,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時,也要着手解決積累多時的深層次社會矛盾。香港經歷了各種風雨,難得迎來良政善治的新局面,要把握好機會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目標,切實做好各項工作。

  今天香港的繁華是上一輩付出的汗水的回報,我相信香港人不曾忘記香港的獅子山精神,有危難時都能團結一心,同舟共濟,那春暖花開,萬物向陽的美好時光一定會如約而至!

(刊於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