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年輕人分享經驗。提到我讀書時期,趁課餘時間在餐廳洗碗賺零用錢的日子;也談到祖國改革開放初期,為了視察內地廠房而翻山涉水,甚至在寒天洗冷水澡的經驗,讓這班「八十後」也聽得津津有味。
調整心態 靠自己不求人
過去的日子雖然條件艱苦,但我希望使年輕人明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要在社會中向上流動,最重要是有奮發向上的決心,即使過程中有辛苦、困難、孤單與失意,仍然相信靠着自己一雙手闖出一片天。
自己的前途把握在自己手中,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當然要付出時間和努力。所以年輕人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既要對現有的一切感到知足,也要清楚自己奮發努力的目標,不應過分依賴社會及父母的幫助。同時,年輕人也應多關注社會民生,積累經驗,豐富自己的學識和技能,盡早計畫自己的人生,妥善理財,把握隨時出現的機會。相反,事事依賴別人幫忙,將問題的責任推給他人,問題不會得到解決,也白白任由創意和活力變得平庸。
人才是香港最為重要的資源,不論社會還是企業,都要依賴優秀的人才來創造未來。商界一直以來也很重視培養年輕人,在良好的營商環境,帶來種類繁多的工作機會,讓年輕人能夠在不同的崗位上學習。近年愈來愈多實習計畫,讓大學生在暑假能夠嘗試不同企業的工作文化,為日後工作做好準備。
安居樂業是大部分市民的願望,要讓年輕人可以累積財富,改善生活,仍然需要協助他們有一個安定居所。但今日的香港,想「上車」實在不易,年輕人即使有意結婚和生兒育女,單單住屋問題上就已經難以解決。政府有責任增加供應,開發土地,思考填海造地以及發展邊緣綠化帶地區,多建居屋作為置業階梯,增加私人住宅供應來穩定樓價,促使樓市健康發展。安居樂業之後,年輕人更容易力爭上游,改善自己的生活,也推動香港的進步。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