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修例》修訂引起的大型示威運動,最近幾天陷入僵持局面,星期一參與在稅務大樓、入境事務大樓的滋擾式抗議的人數比起上星期五銳減,受連日來示威活動影響的市民、公務員、警務人員的不滿也正在升溫。群眾運動一向易開難收,示威者不願意接納政府暫緩,提出多個新訴求,包括撤銷檢控等違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亦涉嫌妨礙司法公正,政府很難同意。
「解放香港」刺激中央神經
政府在今次修例過程中工作誠然有不足,令簡單一條條例演變成國際角力的棋子。現在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政府已經釋出善意暫緩修例,但示威者今日將去十九個成員國的駐港領事館促請他們向習近平主席施壓,一些港獨分子甚至打算飛到大阪會場外請求美國總統特朗普「解放香港」(Liberate Hong Kong)。他們這樣做必然會刺激到中央政府的神經,令中央政府認為整場示威很大程度是受外國勢力干預,更加不排除令中央認為應該收緊對港政策,以提防香港發生顏色革命甚至變成反華基地,對香港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反對派早前去美國國會高調請求美國就修例發聲,將事件提高到國際政治層面,導致香港社會與政府磋商條例的空間大大收窄。前車可鑑,倘若示威者又再要求外國介入香港事務,將會令人覺得他們只不過是以反對修例為藉口,真正目的是破壞香港的治安、和平,穩定及法治以至一國兩制。這樣的話,相信和平遊行的民眾亦會覺得被騎劫,唾棄他們,與他們劃清界綫。筆者期望反對派拿出領袖應有的勇氣,負責任地勸籲示威者適可而止,立即停止向G20成員國的請願及其他擾民行動。
另一邊廂,特區政府要痛定思痛,檢討今次修例工作的不足之處。香港社會發生自回歸以來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群眾運動,無論是反對派,中間溫和的市民,以至建制派堅實的支持者都不滿政府處理修例時的表現。政府絕對不可能當甚麼都沒有發生過,繼續以過往的風格行事。
重建年輕人對社會信心
近年多場群眾運動,參加者很多是學生和年輕人,行動愈來愈激烈,筆者不能排除當中有部分示威者受外國勢力指使,但大家必須正視絕大部分的示威者是出於對修例的不滿而走上街頭。這些上街的年輕人很多都是在回歸後出生的,社會本希望他們可以發展成兼備國際及國家視野的人才,但他們表現出對國家和社會的敵意,令我們心痛。回歸後,香港的教育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我們絕不能將參與示威的年輕人等同所有年輕人,反而應該虛心去了解有參與和沒有參與示威的年輕一代,有甚麼共同的抱怨,有甚麼不同的想法,以及如何在合理情況下與不同想法的年輕人對話,重建他們對政府、社會的希望和信心。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