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談談「明日大嶼」與低稅制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上周六我喺報章發表《『明日大嶼』對低稅制支撐作用值得重視》嘅文章,各方反應唔少,我感到大家對香港發展前景嘅關心,借呢個專欄對有些問題再作補充同解釋。

香港嘅納稅人都享受極低稅制嘅優越。西方發達國家嘅利得稅都係20至30%,薪俸稅更高達40%至50%。香港嘅薪俸稅標準稅率只有15%,利得稅稅率最多為16.5%。香港奉行低稅制,但特區政府嘅開支卻相當龐大,錢從何來?賣地收入佔咗相當比重。政府2017至18年度嘅賣地收入高達1,636億元,佔政府收入比重更升至26.7%。迄今為止,全港已填海7,027公頃,帶來龐大賣地收益,為低稅制提供咗重要支持。

「明日大嶼」可提供1,700公頃土地,七成為公營房屋,三成私樓和商業用地。當中都有一啲係海景地皮,還有部份係鐵路上蓋,價值不菲,可為庫房帶來超過萬億元嘅收入。而且,「明日大嶼」興建大量公營房屋,現有港九新界原本計劃建私樓嘅用地,可以不再改劃為公營房屋用地,政府嘅賣地收入也更有保證。

巨額嘅賣地收入,為低稅制發揮持續性支撐作用。作為納稅主體嘅中產專業階層,自然會減輕稅務嘅壓力。庫房有錢負擔社會福利,包括綜援家庭在內嘅基層市民,都係受惠者。不過,有人討論「明日大嶼」財政支出時,唔單止忽略咗規劃可帶來巨額土地收入,更沒有看到填海造地收益係低稅制嘅重要支柱,顯然係唔全面。

實際上,「明日大嶼」承載着港人嘅安居夢。有人說,如果當年能夠堅持八萬五建屋計劃,今日香港房屋問題唔會如此嚴重。前車之鑒,後事之師。現在我亦應該問:如果今天「明日大嶼」不幸被拉倒,未來嘅房屋問題將會陷於點樣嘅困境?

(刊於頭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