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國者治港」和完善選舉制度貫徹落實後,香港踏入「由治及興」的新時代,過去一年多,筆者充分感受到行政與立法機關的良性互動和團結性。
立法會議員不但肩負監察政府、為市民及持分者反映聲音的重任,同時亦為政府提供不同角度的觀點及意見,特別是涉及跨局、多部門的議題,筆者一直身體力行,與政府緊密合作,協助特區政府提高治理水平,為香港增強發展動能,為市民排解民生憂難。早前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到大灣區城市考察,正好表現了立法會在「愛國者治港」原則和行政主導的方針之下,大家同心同德,提升政府管治水平。
為貫徹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七一」講話中提出的「四點希望」和「四個必須」,善用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把握國家戰略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筆者期望特區政府能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有3點建議。
優化資助計劃 助港商拓內銷市場
第一,在支援港人港企、協助港商開拓全國內銷市場方面,筆者和業界樂見政府不斷完善「BUD專項基金」等資助計劃,並積極回應業界建議,推出「申請易」,期望當局能持續優化這些資助計劃,同時強化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ECIC)對港商的支援,考慮與內地銀行、金融機構或保險公司合作,進一步提高對內地市場的承保業務。
第二,在對接內地市場方面,駐粵辦一直負責加強香港與廣東省的溝通聯繫,做好政府間的對接工作。粵港澳3地4月共同公布110項「灣區標準」,並簽署「灣區標準」發展的合作備忘錄,筆者期望3地日後能在產業政策制定、社會管理、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及貨物通關等工作中,廣泛善用「灣區標準」,便利3地互聯互通和融合發展。在這方面,工商界議員提出過不少寶貴意見讓政府參考,正好體現行政與立法機關的良性互動。
推廣「灣區標準」 內地設研發據點
第三,科研方面,筆者期望特區政府探討支援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等研發中心,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為這些研發中心設立營運分部或據點,並研究容許其營運資金「過河」,讓這些研發中心能更有效率地與內地協調測試及生產等工序。
與此同時,筆者亦期望當局能主動促進與內地科技龍頭企業、部委及行業協會合作,為港人港企打通隔閡,例如是內地大型科企華為及比亞迪,或者是科技部、工業及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員會、籌備中的數據局等內地部委。在行業方面,以紡織及製衣為例,就可以與中國服裝業協會、中國服裝科創研究院等單位合作,結合大家所長,讓大灣區成為全球市場最具競爭力的新型工業化產業鏈。
在這個新時代新局面,筆者期望繼續與特區政府通力合作,在議會內外不同崗位,與工商界攜手,持續深化與大灣區城市的交流與合作,好好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角色。
原文刊於: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56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