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落實皇崗「一地兩檢」 也需加快重啟通關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日前通過了一項政府議案,支持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在重建後的皇崗口岸大樓,實施「一地兩檢」安排,本人以及經民聯是支持的,多年來我們都促請政府推動跨境基建互聯互通,便利跨境人流和物流的暢通無阻。

皇崗口岸當年是配合廣深高速公路開設,自1991年8月8日起,客運和貨運全面開通使用。其後,貨檢通道和旅檢通道先後落實24小時通關,成為深港之間唯一一個實行24小時通關的大型陸路口岸。但經過三十年的使用,部分通關設施亟需升級改造。

此外,口岸設施應配合國家與香港的發展所需。在國家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港加強協作發展的前景下,來往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人流會持續增長,皇崗口岸可望發展成為輻射大灣區的口岸和交通樞紐,因此對口岸的通關設施有更高的要求。

新的皇崗口岸定位為「一地兩檢」純旅檢口岸,未來取消貨檢功能,預計將於2022年底建成。實施「一地兩檢」,有先例可援,是參考了深圳灣口岸的模式。特區政府將會在新皇崗口岸大樓內設立港方口岸區,行使全面司法管轄權,以香港特區法律辦理清關、出入境及檢疫檢查等流程。深圳灣口岸在200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十周年之際開通運營,成為內地首次採用深港「一地兩檢」作業模式的口岸,這種模式既符合「一國兩制」的要求,多年來亦行之有效,為旅客提供很大的便利。

新皇崗口岸實施「一地兩檢」,並取消貨檢功能,更有一項額外的益處,就是可釋放相關周邊土地供發展,深圳市政府估計在深圳一方可釋放土地約50萬平方米,用於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方區域開發。至於香港方面,將可以釋放現時香港落馬洲管制站超過20公頃的用地。本人促請發展局加快該幅土地的可行用途的研究和規劃,地盡其用,不要再被人批評,「對面飛躍發展,這邊水盡鵝飛」。

特區政府動議該議案,是要爭取立法會的支持。這難免使本人想起當年落實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一地兩檢」安排的波折。立法會於2017年11月15日通過了當局提出的無約束力議案,支持特區政府依據「三步走」程序推展各項後續工作。特區政府隨後於11月18日與內地簽署《合作安排》,於同年12月27日,又獲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及確認《合作安排》,確保「一地兩檢」安排符合憲法及基本法。但到了最後一步,即2018年6月14日立法會就草案進行審議階段,有13位議員提出75項修正案,經立法會主席裁決,批准了其中24項。幸好該等修正案都不獲通過,否則勢必對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有效運作造成不良影響。

廣深港高鐵儘管目前因疫情而暫時停運,但自其通車以來「一地兩檢」安排運作暢順,廣大乘客都感到很方便,此前反對派議員關於「一地兩檢」安排將「損害本港市民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和自由」的種種奇談怪論,例如說內地公安將會在西九龍站拘捕香港市民的荒誕謠言,不攻自破。如今,立法會恢復正常議事,相信議員會本着實事求是的精神,處理日後與新皇崗口岸相關的本地立法和撥款審批工作。

盡快落實「健康碼」互認制度

不過,特區政府目前也應該加緊與內地商討「後疫情時期」的通關安排,在顧及疫情風險管理需要的大前提下,致力促使粵港澳盡快落實「健康碼」互認制度,重啟三地正常通關,便利跨境往來,逐步恢復各項經濟活動,並為業界參與「國內大循環市場」提供實質的支持。口岸設施的優化只是硬件,作為「軟件」配套,特區政府應該再進一步,積極爭取內地相關部門落實更多優惠政策,包括提升「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回鄉證」)的實際功能及應用範圍,並再增設24小時通關口岸,以方便港人在大灣區工作、學習和生活。

(刊於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