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恢復《二○一七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辯論,我認為,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基本上能夠與《施政報告》配合,並採納了經民聯提出的三十多項訴求和建議。除了三百五十一億元的一次性「派糖」措施,又決定以前瞻方式善用盈餘,可望惠及不同階層市民,並兼顧社會短、中、長期的部分需要。不過,非建制派議員事先張揚要「拉布」狙擊政府,大家難免關注,《預算案》提到的措施如何有效落實?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指數」,香港在二○一六至二○一七年度的排名已由上一年度的第七位下降至第九位。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張德江委員長指出,香港若繼續受內部政治爭拗折騰,經濟發展不久就有可能被深圳超越。這絕非危言聳聽,以二○一六年兩地的生產總值比較,深圳的GDP為一點九四萬億元人民幣,大約折合二點一八萬億港元,香港的GDP為二點四九萬億港元,差距愈來愈小。居安思危,香港必須致力提升各行各業的競爭力,並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才有可能為社會不同階層開拓新出路。
提升科研開支稅務扣減
在經濟及產業發展方面,《預算案》推出多項措施,包括預留一百億元支援創新及科技發展,將成立創新、科技發展與「再工業化」委員會,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發展高端製造業;又推出二十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按大約一對二的資金配對比例,與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於本地初創企業。我特別歡迎財政司司長提到,稅務政策組將積極研究提升科研開支稅務扣減的建議。事實上,經民聯多次促請政府提供研發及設計開支三倍扣稅,協助創科企業融資。我亦期望政府優化各項創科基金的申請條件,並在適當時候「加碼」,為創科企業培養新的增長點。
不過,我要促請特區政府注意,儘管創新及科技局自二○一五年十一月成立以來,推出不少措施,令創科氛圍有所改善,但當局至今未有回應科技業界的強烈訴求,盡快制定本港長遠的創新及科技發展策略,以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商品產業化,產業國際化」。政府現時願意在這方面增加投放資源固然重要,也值得鼓勵,但如果缺乏長遠的發展策略,則難免事倍功半,亦難以保證相關政策的延續性。
在基建的資源投入方面,財政司司長表示,政府基本工程開支本年度增加至八百六十八億,以推展民生相關的工務工程項目,包括推展多個跨境項目,擴展及改善交通網絡。本人和工程業界朋友都希望相關撥款申請在財務委員會順利通過,讓這些民生工程可以早日上馬。事實上,建造業界每年約需要合共二千億元的公共和私營的工程項目,包括約八百億元新工務工程項目,才能穩定發展。很可惜,由二○一三年起,工務工程項目的審批往往受到立法會「拉布戰」的嚴重影響,造成大量撥款申請積壓。以新一屆工務小組委員會為例,按特區政府建議,預計本年度有四十項工務工程項目,涉款約一千億元等候審批。
拉布持續拖累工務工程
然而,議員拉布持續,至四月十二日為止,除了二○一七-一八年度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的一百二十四億元整體撥款之外,只是通過了六項工程撥款申請,涉及約五十七億元,僅佔政府工務工程申請撥款總額約百分之五點七。而財務委員會的審議更加不容樂觀,除了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整體撥款之外,只通過了一項新工程項目,僅涉及約十一點五億元。
對此,工程業界叫苦連天,非常憂慮若這種情況持續,將導致工務工程「斷崖式量減」,近四十五萬從業員及相關的上百萬家庭人口的生活將受到衝擊,修讀有關課程的學生對入行也會裹足不前。我認為,特區政府要確保投放足夠資源有序落實各項基建規劃,社會各界也應加強合作,促使財委會盡快審議所積壓的撥款申請,以及讓立法會盡快通過《二○一七年撥款條例草案》。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