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發佈《開發新界 造福香港》建議書
把握「十四五」及前海擴區機遇
可為逾200萬人提供居所

經民聯發佈《開發新界 造福香港》研究建議書,提出全面發展新界,以紓解房屋問題,幫助香港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前海擴區帶來的新機遇。

新界過去被視為香港與內地的「區隔地帶」,不僅直接阻礙了新界的開發,而且嚴重限制了香港的安居和發展的空間。經民聯今日(29日)發佈《開發新界 造福香港》研究建議書,就如何全面開發新界提出一系列建議。經民聯指出,香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通過開發新界,來發展香港,造福港人。促請特區政府以新思維、新規劃、新元素,改變以往視新界為邊陲、邊境的規劃思維,將新界視為香港未來發展的一個中心,全面開發新界。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建議書提出開發新界「三大目標」、「三大中心」以及「三大效益」,「三大目標」是將新界打造為「安居之區」、「十四五」規劃及前海合作「產業之區」、大灣區「融合之區」;「三大中心」是在新界構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在新界北發展全新的商業中心,並且發展高增值物流及專業服務中心,以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以及前海合作區的機遇;「三大效益」是指開發新界可以帶來安居、就業和經濟增長三方面效益。他表示,特區政府應實行基建先行的方針,積極擴展新界及跨境鐵路和道路網絡,盡快就洪水橋設新鐵路線連接深圳前海鐵路作出可行性研究及制訂具體興建方案,並與屯馬線洪水橋站無縫對接,方便跨境旅客往來,把握新界北及前海發展的機遇。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表示,開發新界的首個目標是將其打造成「安居之區」,釋放更多新界土地作興建公私營房屋,紓解房屋問題;第二個目標是將新界打造為「產業之區」,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及前海合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等新興產業提供足夠土地配套;第三個目標是將新界打造為大灣區「融合之區」,在新界發展全新商業中心區,完善以往的規劃不足,有助抓緊前海擴區擴容、皇崗口岸重建和實施「一地兩檢」的新機遇,有利香港發展口岸經濟,助力港深融合。他表示,聯盟提出開發新界可帶來三大效益:增加超過72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為200多萬人提供安居之所;打造三大中心可提供逾32萬個就業機會;以及每年為香港經濟貢獻1,500至2,000億元生產值。

經民聯副主席張華峰表示,「國家一直都畀好多機會香港去發展,發展新界是迫在眉睫,香港配合『十四五』規劃不能再拖」,建議打造新界為「十四五」規劃及前海合作「產業之區」。他解釋,國家已經明確香港構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規劃新界必須從產業政策角度出發,例如位於落馬洲河套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除了要顧及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需要,也要考慮工作人口的居住以及商貿需要,將周邊新田古洞一帶發展作商住區,同時特區政府應及早制訂相關配套政策,包括資金和人才過河、便利出入境政策等,鼓勵更多先進科網企業進駐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他又建議在新界北設立大灣區人工智能研究重點基地,重點發展大灣區醫療科研產業鏈和人工智能產業,並發揮香港法律制度及人才的優勢,在新界建立「前海法律爭議仲裁中心」。

經民聯副主席梁美芬建議開發新界應以基建先行為原則,加強兩地基建聯繫,包括發揮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蓮塘/香園圍口岸和新皇崗口岸等新基建的作用,以及強化香港國際機場與東莞、珠海等大灣區機場的合作;要為市民打造安居之所,亦要完善交通規劃,建議加快《鐵路發展策略2014》落實進度,重新考慮興建屯荃鐵路,推進新界地區鐵路發展。她又建議拓展跨境鐵路,於洪水橋設新鐵路線連接深圳前海,帶動洪水橋一帶發展成為新界北的重要商業區。此外,她表示降低5條新界隧道收費,能夠紓緩新界居民往返市區的財政壓力,亦可增加發展商「開發新界」和市民「進駐新界」的誘因。

經民聯副主席劉業強表示,要將新界打造為「安居之區」,大力釋放當區土地,當中須完善收地賠償機制,目前機制與市場脫節,收地價格遠低於市價,對土地業權方並不公平。他建議特區政府提高賠償金額,所有收地均以現時甲級賠償金額為起點,並按地價走勢等因素適時調整,對於棕地作業者的賠償、搬遷,特區政府亦應加強與鄉議局和棕地作業持份者溝通。針對祖堂地轉讓困難,特區政府應拆牆鬆綁,在充分諮詢持份者後完善相關法例。而在開發新界的過程中,他期望特區政府平衡發展需要和居民訴求,例如在新界西北方面,區內本身已有堆填區、水泥廠等設施,因此期望特區政府應將龍鼓灘一帶發展成海濱宜居城市,以生活綠化及創科新經濟產業的概念發展,並做好交通配套。

經民聯副主席吳永嘉表示,要建設新界為大灣區「融合之區」,聯盟建議在新界北發展全新的商業中心區。他認為,洪水橋、文錦渡等地區具備發展商業區的地理優勢,建議規劃足夠的商業用地,吸引更多企業將辦公室設於新界。他表示,新界發展同時要抓緊「一地兩檢」契機,加強與深圳的互利互補合作,在各口岸共同規劃建設港深「口岸經濟帶」,擴大商貿、商住的規劃區域。作為「融合之區」,新界亦要善用口岸優勢,發展高增值物流、專業服務中心,配合日趨複雜的區域供應鏈和大灣區高增值生產的發展。他又建議開放沙頭角邊境禁區,轉換土地發展用途,配合建屋及經濟需要,以及建立深港沙頭角國際文化旅遊消費合作區,帶動附近外島如吉澳島、印洲塘海岸公園的旅遊業發展。

經民聯秘書長石禮謙表示,現時公屋輪候冊有超過25萬宗申請,開發新界不單可紓解香港房屋問題,更關係香港的未來發展。要解決房屋問題,特區政府必須將新界視為香港未來發展的一個中心,善用祖堂地、農地及綠化地等,為香港的房屋及經濟發展提供大量土地。他表示,地產界一直關注香港土地房屋供應以及經濟民生問題,多年來與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商對策,而在香港進入「良政善治」的新環境下,業界將繼續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增加土地房屋供應的各項措施,滿足民生需要,使市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