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發揮中企作用 助港經濟轉型提速(盧偉國) – 評論文章

不少中資企業資源雄厚,又具備跨地域和跨制度的經營優勢,若香港吸引更多中資企業到來發展,將有力改善香港經濟和民生。

香港作為國際工商貿易及專業服務中心,一直以自由、開放、公平的營商環境,吸引眾多港資、中資及外資企業互相競爭,共同締造香港的經濟奇跡。自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中資企業銳意進取,在港的發展規模和影響力與日俱增。2022年在港中資企業及其轄下實體公司的註冊總數已超過4,000家,業務廣泛覆蓋金融、建築、通訊、貿易、物流、科技等範疇,在本港經濟建設和民生服務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冠疫情期間,眾多中資企業支援香港抗疫,保證民生物資供應,又協助興建社區隔離治療設施。中資企業也積極回應「同心抗疫不裁員」行動。華潤物業公司就在去年2月透過經民聯地區網絡,向社區捐贈一批價值超過15萬元的防疫抗疫物資,充分發揮血濃於水的同胞關愛之情。

展望未來,特區政府應充分發揮中資企業的強大功能,善用其資金、人才、技術和國內外網絡,加快落實本港的經濟和民生項目,攜手開拓區域合作,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大局。

首先,特區政府應進一步推動中資企業積極參與本地重點經濟民生項目,特別是參與「北部都會區」建設。「北都區」是本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又是未來土地和房屋供應的主要來源,該處的規劃會以「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發展國際創科新城,並帶動多元產業發展。當局應積極推動中資企業參與「北都區」的發展,善用其營運實力和經驗,加快落實造地建屋、發展創科、促進口岸商貿和文化旅遊等規劃。

其次,當局在「搶企業」策略方面,也應吸引更多具規模的中資企業來港發展。截至今年10月,「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已成功吸引約30間企業來港,首批有大約20間企業簽署合作協議,當中不乏內地重量級企業,包括華為、聯想、美團等,令人鼓舞。當局應更進一步招商引資,特別是就近年有意從美國回流的中概股訂立具體清單,為該等企業提供具針對性的優惠套餐,並與內地相關部委商討,爭取有關企業優先選擇回流香港上市,進一步令香港的金融市場做大做強。同時,也應積極吸引更多大型國企來港設立地區總部,以推動發展本港的「總部經濟」。

此外,當局應積極推動中資企業以香港作為投資海外市場的首選服務平台,並帶動香港全面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香港具備成熟的國際商貿網絡,又可提供金融、會計、法律等專業服務,可以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助力在海外合規經營。當局更應致力促成內地企業聯同本港企業併船出海,借助國家在「一帶一路」沿線建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建立生產基地和供應鏈,達至互惠共贏。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