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擴大管制日本食品是負責任之舉(胡劍江) – 評論文章

日本不顧國民及全球各地民眾的強烈反對,計劃最快8月開始將福島核污水向海洋排放。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表示,特區政府有必要確保本港食品安全,擴大對日本進口食品的管制範圍,禁止來自更多縣份的海產進口,並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跨部門工作小組作進一步研究,制訂行動計劃。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12日表示,一旦日方開始排放福島核污水,會擴大對日本進口食品的管制範圍,即時禁止東京、福島、千葉等10(都)縣的水產品進口。

IAEA報告難釋公眾疑慮

筆者認為,這是特區政府對廣大香港市民負責任之舉,對此表示支持和贊同。日本此舉主要是為了減少處理核污水的成本,要將福島核污染風險轉嫁給全球,將會令全球遭受更大的損失,是極其自私自利的行為。

日本一意孤行排放核污水,破壞海洋生態,將造成長遠的影響,已引起全球關注及周邊國家的強烈反對。日本卻掩耳盜鈴,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表了一份報告,聲稱日本的排放計劃符合國際標準。不過很快便被打臉,IAEA總幹事格羅西表明,該份報告並非為核污水排海計劃「背書」,也不代表認同日方的做法,強調核污水排海是日本的決定。

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和媒體的報道,都揭示IAEA這份報告存在多方面令人感到疑惑的問題。香港的核科學專家批評,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生物試驗簡單,使用的數學模型非常簡陋,IAEA發表的報告用字含糊,許多地方沒有清晰表明同意日本的排放方案,只表明知悉相關方案,難以令人信服。中國及多國專家更指出,IAEA報告只是依照日本的要求倉促出台,並未對核污水排海計劃進行完整的檢測驗證,其科學依據令人質疑。很顯然,這份報告並沒有減少世界各地民眾的疑慮。

事實上,日本儲存了超過130萬噸核污水,即使經過了處理,仍然無法除去具有放射性的氚,此外可能仍有鈷60、鍶90、碳14、銫137、碘129等放射物質,排放入海後患無窮,若民眾在不知情下食用附近的水產品,將導致放射性物質長期積累,危害身體健康。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指出,「如果有人認為福島核污染水可以飲用、可以游泳,我們建議日方把核污染水好好利用起來,供這些人飲用或游泳,而不是排進大海,讓國際社會擔憂。」

筆者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應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捍衛我國權益和人民福祉的措施建議》的提案,曾提出以下建議,包括:建議向國際間加強表態及宣傳,一旦日廢排海,內地及港澳地區馬上停止購買日本相關食材,以保障國民健康安全。嚴懲走私日本相關食材入境者,透過經濟打擊,敲打日方農林水產業界及相關主事部門,以迫使其作出回應;應盡快就此成立特別監察小組,持續對可能受影響的水域進行核污染專項研究評測,評估事件發展情況,制定一套嚴格的食品核輻射安全指數標準,協助內地和香港漁民重新規劃捕魚海域,規避受核污染水影響嚴重的範圍,以及提早與零售或飲食業界商討日本食材的代替品;內地及港澳應聯手對日本、台灣地區進口產品加強管控和把關,嚴防核污染產品經走私渠道入境,以確保國人食品安全和健康;日本此舉涉嫌違反《國際海洋法公約》等多個國際公約。建議相關部門成立由國際法專家組成的委員會,運用法律手段,善用國際司法仲裁平台,同日方持續展開有理有節的法律戰,維護國家權益和人民福祉;國家可聯合其他周邊鄰國持續對日施壓,打造有利我國的國際環境等等。

持續加強檢測日本輸港產品

香港一直都是日本海產及農林產品最大出口地之一,部分產品更是經香港轉口到內地這個龐大市場。因此,筆者建議,特區政府要持續加強對日本輸港產品的檢測,即時禁止進口源自東京、福島、千葉等地所有活生、冷凍、冷藏、乾製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產品、海鹽,以及未經加工或經加工的海藻,這是對市民安全負責的正當必要舉措。而對於日本其他地區的水產品,特區政府亦要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必要時擴大禁止範圍,嚴防存在風險的產品進入。強制要求日本進口產品標明縣一級的產地,以此保護本港消費者的知情權,並對日本進口的產品嚴格把關,有效保障廣大市民安全和健康。

原文刊於 : http://www.takungpao.com.hk/opinion/233119/2023/0714/87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