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港鐵宣布,就不斷超支及延期落成的高鐵項目,跟港府達成一個開支封頂方案,並計劃在2016年及2017年,兩年合共派發每股4.4 元特別股息。方案微妙之處,在於港鐵承諾為項目以844.2億元封頂,較原訂預算超支194.2億元,而豪派息則剛好為政府派發195億元股息,以「左袋過右袋」的方式,填補高鐵超支的缺口,實際上與「玩弄財技」無異。但有人詭辯這並非是在玩財技,但實際上恐怕是在玩弄巿民和議員。雖然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及候任港鐵主席馬時亨,已先後澄清「封頂協議」並非是在玩財技。有人更向《明報》放風,為財技做了一番定義,說「重點是財技是一般小投資者看不通意圖,港鐵派股息卻是人人睇得明」。那麼,我想看不通的就是「暗騙」,睇得明的就是「明搶」,兩者之間真有區別嗎?或許只在乎一明一暗,欺負小輩的本質不改。
企業管治講求社會責任
但有人面不紅耳不赤的進一步為「財技」詭辯,指方案公布後, 「雖然有人提出質疑,但沒有人說得出違規之處」。我真的難以想像這番話,出自政府或一家有良好企業管治的機構口中。因為守法是最基本的要求,今時今日,企業管治要求的不是守法那麼簡單,而是要講求對整個社會的責任。難道政府就可以一句「我沒違法」,便可以不顧民意、不顧後果,任意妄為?
對於該匿名人士又提到,派股息屬「三方得益」,但我想問句,何益之有?我便看不到,或請候任港鐵主席馬時亨有機會詳細介紹下。是帳面上那4 元4 角的特別股息?但派高息利誘小股東,希望他們「見利忘險」,便猶如一顆糖衣包裹着的毒藥。因為港鐵除了要借錢派高息,日後要背負利息開支之餘,而其以844.2億元為項目封頂包底,等於將原先高鐵超支近200億元的責任,全面轉嫁至港鐵小股東身上。萬一不幸出現封了頂,最終仍有超支要包底的情况,等於要港鐵股東承擔雙重超支風險;還有在項目完工後,政府仍有可能就超支的問題透過法律程序,向港鐵追討,可以想像往後面對的是一大籮的風險!
為眼前小利忽略風險或得不償失
何况,港鐵透過債務方式籌錢派特別股息,淨負債對比股東權益比率,將由今年6月30日的9.1%,大幅上升至借錢派高息後的29%。為了派發股息而將債務比率推高,實非一間以財務穩健見稱的公司的應有所為。
最重要的是,借錢派息而衍生出來的氹,仍是要填補的。粗略估計,每年要支付5億元的利息,會由港鐵股東去承擔。這會否影響將來的票價?會否因此而削減票價補貼?會否令港鐵職工的加薪及花紅受到影響?會否降低日後的派息比率?這些問題港鐵並無詳細交代清楚,若小股東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忽略了背後的風險無限,最終可能是得不償失,故方案「搵笨」之至。如因為有了這個封頂方案,卻要乘客多付車費,就更不符合公眾利益。還有, 「一地兩檢」的模式仍未有定案,若最終中央和香港未能就此達成協議,高鐵便不再是高鐵,隨時只是另一條直通車的鐵路,但844億元便會造就了一頭超級大白象。
港鐵如果想得到股東及全港市民的全面支持,實不應再去搞這種低下拙劣、掩眼法的財技,或是當巿民或議員是阿斗,試圖蒙混過關,必須坦白交代一切風險和問題,勇於承擔,不是拋下一句「無辦法中的辦法」就以為萬事大吉!期望馬時亨先生,稍後能親到立法會來,逐一解答清楚「封頂包底」方案的各項疑團。
(刊於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