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應使則使 重拾動能(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本周三發表了主題為「穩中躍進、共拓繁榮新願景」的財政預算案。雖然政府面對財政壓力,但亦從善如流,採取「中間偏鬆」的財政姿態,「應使則使」,繼續推出支援企業的措施,包括延長了「中小企融資擔保計畫」,支援跨境旅遊業,向合資格客運營辦商和持牌旅行代理商提供百分百貸款擔保等,協助中小企在社會復常、經濟復甦的初期站穩陣腳。

然而,儘管經過3年疫情,香港終於通關,踏上復常之路,但面對外部經濟疲弱,香港貨物出口仍然面對嚴峻挑戰,加息亦令中小企償還貸款的壓力增加。而近日亦見到航空、旅遊、餐飲、零售等行業在重新招聘人手時出現困難,過往因疫情肆虐期間收入大減而離開行業的從業員,還未敢辭去現有較穩定的工作重投老本行,經營生意可以說是做又難,不做又難。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畫」下各項擔保產品的申請期限延長至明年3月底,但我認為政府可以再加大力度,除了繼續為企業做擔保,讓企業有資金維持運作,亦可以再考慮調低利得稅,並向中小企提供為期5年或者10年的低息貸款計畫,令到中小企有信心拓展生意,走出困境。

這些措施不僅可以減輕企業負擔,紓緩經營壓力,加強資金流,在全球搶企業、搶人才的激烈競爭之下,亦能夠加強香港的競爭力。

香港須做好「內循環」

外圍環境愈是風雲變幻,香港愈需要做好「內循環」。政府於過去兩年向市民發放了兩輪消費券,刺激經濟的成效是有目共睹。政府在今次財政預算案接納社會意見,再向合資格市民派發兩期合共5000元的消費券,相信一樣能夠起到鼓勵市民留港消費,令本地企業受惠的作用。

這個安排就如注水入池塘,為池塘帶來活水,令池塘中的魚兒回復生氣,香港經濟自然生機勃勃,政府亦會因此而有更多稅收,這個「內循環」可以令到香港得益,重拾動能。

我亦明白有意見認為今年預算案「派糖」少了,市民或許會感到失望,但過去3年,政府在防疫抗疫方面已花了差不多6000億元,政府庫房的公帑更加要用之有道,而刺激經濟、支援中小企,扶助各行各業,讓香港真正復常就是正道。

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