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日前公布一套「提升香港食水安全行動計畫」,打算從五個方面着手,包括優化食水標準及水質監測計畫、收緊水喉物料監管及新建水喉裝置驗收規定、推動建築物水安全計畫、制訂食水安全規管制度,以及加強宣傳及公眾教育,全面提升食水安全及質素。行動計畫宣布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
670處所食水 兩級取樣
鑑於一五年暑假前後有公共屋邨以至私人樓宇發現食水樣本含鉛量超出世衞標準,當局先後成立了三個專責架構:其一是房屋委員會的「公屋食水質量控制問題檢討委員會」,本人也是成員;其二是發展局的「食水含鉛量超標專責小組」;其三是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成立的「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力求從不同層面調查,以確定公屋食水含鉛超標的成因,檢討本港食水現行的規管及監察制度是否適當,以及對食水安全提出建議。現時推出的行動計畫可視為後續跟進措施,有社會人士批評政府在這方面「走數」,顯然有欠公允。
根據這次提出的「食水標準及水質監測優化計畫」,水務署將從今年十二月起,每年在全港隨機抽樣約六百七十個處所的水龍頭食水樣本,檢測供水系統內可能出現的六種金屬含量,包括銻、鎘、鉻、銅、鉛和鎳,檢測將分兩級進行,即日間隨機取樣和三十分鐘靜水取樣,檢驗結果也會網上公布。
有市民可能質疑兩級取樣規程以及取樣數量是否足夠,但據了解,不少國家和地區也是採用上述取樣規程,取樣率通常也是以人口為基礎。如果我們的着眼點是要監測全港食水水龍頭水質,並收集三至五年的本地水質數據,以助將來檢討食水標準,上述監測計畫相信已經足夠。如個別樓宇有需要,可進行更詳細的抽樣檢查。行動計畫的細節是基於國際專家小組的建議,他們曾檢視政府在一五年的驗水結果,累積大量數據,有充分的事實基礎。
在加強規管內部供水系統方面,當局擬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進一步收緊水喉裝置工程的驗收規定,增加對已獲認可的水喉產品進行抽樣檢查和測試,也會優化持牌水喉匠的培訓及規管,推行強制性持續專業發展計畫等。
我曾多次向當局進言,社會既強烈要求加強對水務工程和食水安全的規管,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加強培訓各級水務專業人才,建立完善的持續進修水務工程階梯,為業界和相關公務員專業職系培育更多水務專才。
推動業主及管理公司參與
此外,當局又會推動業主或物業管理公司參與實施「建築物水安全計畫」,以確保食水進入大廈的內部供水系統後不會受到各類因素(例如水箱無上鎖)所污染,影響用戶水龍頭的食水安全。
在公眾教育方面,也着重向市民宣傳正確的用水習慣等。至於在規管框架及法例等層面,政府擬設置獨立小組擔任水質規管監督的角色,並計畫成立食水安全諮詢委員會,研究制訂一套適合香港的食水安全規管制度。我認為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宜多走一步,積極配合,同心協力保障樓宇食水安全。
總之,整套行動計畫顯得相當務實,沒有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也適當兼顧了短、中、長期的措施,但關鍵仍在於推行落實,政府需提供足夠資源,爭取業界和廣大市民的支持。
正所謂民生無小事,更何況食水的安全和衞生是民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本人最近向林鄭月娥行政長官提交對一七╱一八年《施政報告》的建議時,也着重指出,當局應針對鉛水事件的源頭及成因,對症下藥,完善現行條例和各項配套機制,加強水質安全驗測及規管,並增撥資源,加強培訓各級水務專業人才,協助業界推動認可專業水務工程師資格,以確保香港的食水質素符合標準,增加巿民對食水安全的信心。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