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個月的審議,《財政預算案》終於在本周通過,緩解了政府可能因「拉布」,面臨「有錢不能用」的尷尬局面。議會運作也重回正軌,而我提出有關維持本港有利營商環境的動議,終於可以在拖延了三周後,得以在昨日會議中提出。
早前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指出,香港的某些競爭優勢正在削弱;到最近中國社科院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指出,香港的競爭力正不斷與內地城市拉近。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我們還不集中精力、集思廣益,依然糾纏於政治爭拗當中,那最終受害的是香港長遠利益。
靠「老本」會坐食山崩
我認為香港作為高度外向型經濟體系,在國際金融、經濟環境不明朗的大環境下,不能獨善其身。目前本港的面臨的情況:租金高昂、政府對中小企支援不夠,以及人才不足,是三個較受工商界關注的問題。首先,香港寫字樓租金冠絕亞洲,令不少企業的成本增加,甚至考慮尋找其他城市設立地區總部。就此,我建議更多政府部門撤離核心商業區,騰空甲級寫字樓作商業用途,以及加快重建工廈和積極研究發展地下空間等措施,尋找更多土地資源,紓緩土地不足。
三令五申收緊運作空間
就中小企方面,政府針對性支援措施不僅應該做得更多,但近年最低工資、競爭條例及標準工時研究等的政策,卻令中小企「有得震,無得瞓」。在昨日的辯論中,更是有議員指「商界唔心足」,說到:「其實現時營商環境不差,點解還要更好的營商環境?」有些意見則認為,香港還可「食老本」,政府應該可以利用財政儲備做更多福利、勞工等資助政策。這些言論只能說他們並不理解商界和香港的營商環境,如果我們滿足現狀,只會不進則退;如果我們不創造條件有利營商,只靠「老本」的話,只會坐食山崩,遲早「乾塘」。其實不少中小企如今都是艱苦經營,勉強維持都是因為僱主希望讓僱員「保住飯碗」。其實中小企運作最需要彈性,但求環境、政策穩定;若政府施以三令五申,只會令他們運作空間收窄。
最後是人才不足的問題,香港是彈丸之地,人才未足夠配合到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政府應有針對性地增加高技術、高增值的大學資助學位,培訓更多專業人才,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另一方面,亦要提供條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香港工作。
香港經濟的問題及深層次矛盾遠不是透過一個動議辯論可以解決,我亦期待議會能持續有效地運作,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平台,督促政府正視問題,尋求解決方法。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