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多管齊下 促進青年人向上流動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早前拖延兩個半月的佔領行動,某程度上反映了一些青年的不滿和怨氣,為社會敲響了警鐘。而智經研究中心在二○一三年曾就市民對「中產」的觀感進行調查,發現年輕人想成為中產的比例,達到百分之六十七點六,遠比其他年齡群組為高,顯示青年人對於向上流動充滿期望。

制訂具視野產業政策

我認為,若要增加青年人向上流動的機會,治本之道,唯有致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主要有下列幾方面:

首先,青年以至中產階級普遍較重視個人的專業和事業發展,政府須制訂一套平衡而具視野的產業政策,並通過公共財政資源的調配,策略性地推動不同產業的增長,從土地供應、稅務優惠、專項資助、人才培訓、官產學研相結合等多方面,提供綜合配套。政府不但要鞏固支柱產業,包括金融、物流、旅遊及專業服務,而且要加快扶植新興產業,令香港經濟可以朝着多元化、高增值的方向發展。例如,本港在知識產權和資訊自由等方面具備充分保障,也有先進的科技基建設施,適合發展科技產業和網絡經濟,不但有助於提升各行各業的競爭力,亦可扭轉香港社會「重財技,不重科技」的現象。因此,我和工程科技業界朋友都期望,稍後當局向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時,反對派議員從善如流,盡快通過審批,為本港的創新及科技發展注入新動力。

同時,文化及創意產業是香港優勢產業之一,可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發揮創意的空間,政府應採取靈活的政策推動其發展。經民聯建議特首成立「青年創業」基金,提供低息貸款予青年人創業營商,培育香港的多元文化和創新能力。此外,當局不妨考慮,若發展商希望額外提高物業地積比率,可在合約條款中規定發展商須採用一定比例的本地設計師作品,或採用本地設計師的物業設計。特區政府也應與內地商討,完善落實CEPA措施,協助本港專業人士和各類企業把握內地發展的機遇。

須長遠綜合城市規劃

另一方面,基建發展既是經濟民生所需,亦是對社會未來的投資,本人多番促請政府制訂長遠的綜合城市基建規劃,並盡快檢討現有的大中小型工務工程清單,按輕重緩急制定落實次序,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如今更加凸顯。議會「拉布戰」造成很多工務工程項目議而不決,二○一三至一四年度財委會只通過十三項新工程,涉及僅約三十六億元,遠遠低於正常水平,不但影響市民福祉,工程業界業界不少朋友更擔心若「拉布戰」持續,將導致工務工程「斷層」,令青年工程師的專業發展蒙上陰影,甚至令從業者「斷糧」。

教育無疑是青年獲取知識和技能,力爭上游的重要途徑。香港若要朝着知識型經濟和產業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特區政府必須致力維持香港教育多元化,完善從學前至專上大學的整體教育政策。同時應配合資歷架構的推行,提升職業技能培訓的質素、加大對專業教育的投資;並積極和工商專業界合作,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實習和在職培訓機會,為青年搭建可持續向上游的專業和事業階梯。

青年對住屋的需要,特區政府也須積極解決,可採取的措施包括:其一,支持及鼓勵非牟利團體加快興建青年宿舍,以大約市值租金六折出租單位予合資格的青年。其二,探討與發展商合作,興建小型和廉宜的住宅單位,為合資格青年家庭提供可租可買的合適住宅。其三,政府可改劃百分之二的「綠化地帶」土地,用作興建青年家庭或中產人士能夠負擔的住宅單位,預計可提供約十八萬個單位。這些措施可望幫助年輕人踏出置業安居的第一步,增強他們的社會歸屬感。

總之,促進青年人向上流動,關係到香港長遠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各界絕不應等閒視之。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