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正如習主席所指出,是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指引的正確道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好。回顧澳門在實踐「一國兩制」過程中取得的成功經驗,本人認為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澳門社會各界珍惜回歸;二是愛國愛澳傳統深入人心;三是積極主動尋求與祖國內地融合發展;四是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赴澳門出席慶祝澳門回歸1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習主席在歡迎晚宴上致辭時指出,15年前澳門回歸,歷經風雨,回歸後澳門經濟發展取得重大進步和成就,除有祖國的支持和後盾外,也離不開「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正確貫徹落實。
澳門呈現欣欣向榮景象
回歸15年,澳門一改民生凋敝、治安混亂的舊模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澳門GDP去年達到4,100多億澳門元,為15年前的8倍;人均GDP達到近70萬澳門元,是15年前的6倍,列全球第四、亞洲第二。澳門經濟實力持續增強、社會福利不斷提升、民眾幸福感居世界前列。在全球經濟普遍低迷的今天,澳門2014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率高達10.2%。澳門能創造奇跡,是因為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指引的正確道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好。15年來發生在澳門的變化和成就證明,「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生命力,並得到不斷豐富和發展。站在歲月的門檻上,回顧澳門在實踐「一國兩制」過程中取得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澳門社會各界珍惜回歸
首先,澳門社會各界珍惜回歸。1999年12月20日,一曲《七子之歌》伴隨喜悅的回歸慶典,從那時起,經歷過二百年葡國殖民管治的澳門市民,對回歸祖國、成立特區、實施「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對自己回復中國公民身份、成為祖國大家庭一分子,是倍加珍惜和由衷感到欣慰和自豪。澳門回歸後,澳門居民當家作主,充分發揮了建設美好家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15年來,澳門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生改善、文教進步。
正是由於澳門人珍惜回歸,感念祖國關愛的「惜福」之道,澳門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與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有機結合,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澳門基本法,自覺維護社會穩定和減少社會內耗,自覺抵制一切挑戰國家主權和損害澳門繁榮穩定的言行,因此,澳門特區政府和澳門市民能夠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
澳門愛國愛澳傳統深入人心
第二,澳門社會愛國愛澳傳統深入人心。在澳門,愛國愛澳、「一國兩制」理念已深入人心。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自2011年以來持續進行的多次民意調查顯示,「一國兩制」和愛國愛澳始終穩居澳門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前三位;超過八成的被調查者為自己是中國公民而自豪。正是有了這種對國家民族和中央政府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澳門各界才會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建設澳門。
「一國兩制」和愛國愛澳已凝聚成澳門社會的核心價值。 從每天清晨8時金蓮花廣場上莊嚴的升旗儀式,到航天員、奧運冠軍訪問澳門時受到的熱烈歡迎;從連續舉辦數年的「紅色之旅」青少年愛國主義實踐教育,到一次次全民投入的基本法推廣宣傳活動、研討會、培訓班、知識競賽、圖片展甚至園藝會,還有一次次內地省區受災時澳門同胞的慷慨捐助等等,正如澳門特區新一任行政長官崔世安所說:「澳門人將自己的心與國家緊緊連在了一起。」他說,通過參與行政長官選舉,進一步領略到弘揚愛國愛澳核心價值的深遠意義。
積極主動尋求與內地融合發展
第三,在祖國內地發展進程中,澳門與祖國內地同進步、共發展。2013年12月18日,習主席會見赴京述職的澳門特首崔世安時表示:「澳門的命運始終與祖國內地緊密相連。在祖國內地發展進程中,澳門將繼續與祖國內地同進步、共發展。」這是至理名言。澳門能積極主動地尋求與祖國內地的融合發展,從而獲得巨大的發展機遇。
澳門地域狹小,產業較為單一,但澳門能夠抓住國家深化改革帶來的發展機遇,積極謀求納入國家整體發展規劃,加強與粵港合作。地域狹小、土地供應不足是制約澳門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2011年3月,澳門與廣東簽署了《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在橫琴共同籌劃面積約5平方公里的「粵澳合作產業園區」,重點發展中醫藥、文化創意、教育、培訓等產業。橫琴新區的規劃與建設,將會令到澳門面積幾乎「擴展」了一倍,從澳門半島經西灣大橋往氹仔行駛,一灣淺淺海水分割出兩個不同世界:東邊,豪華酒店鱗次櫛比;西邊,建築工地熱火朝天,是澳門進一步發展的希望所在。
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澳門現狀成就斐然,但也存在進一步改善的空間。為了解決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結構性難題,澳門特區政府在中央的關心支持下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目前,文化創意產業、會展業和包括酒店、服務、美食、購物、零售、文化遺產等在內的綜合旅遊業已蓬勃起步。
(刊於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