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區選彰顯優質民主 推動地區治理為民生(胡劍江) – 評論文章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投票,提名期已結束,選舉事務處共接獲399份報名,當中地方選區選舉有171人報名參選,競爭88個席位,各個選區都有競爭。參選人比拼政綱、積極作為,以關注社區民生為競選重點,有利提升社區治理,為市民謀福祉。

今次區議會選舉是完善地區治理、重塑區議會後的首次區選,在新制度之下,地方選區選舉和選委會界別選舉的參選人,須取得地區「三會」(分區、防火、滅罪委員會)的足夠提名,這項規定有利於提高選舉的質素,選出地區治理合適的人選,備受廣大市民的肯定和支持。筆者相信,重塑區議會制度後的首次區議會選舉,在凝聚愛國愛港共同理念的同時,各行各業精英可以各展所長,積極為民做實事,重新回到討論民生事項的正確軌道,「三會」提名是公平合理的機制,有利於強化地區治理,造福民生。

嚴防亂港分子混進區會

是次優化香港選舉制度後的區議會選舉,與過往相比,對參選人的要求更高、更嚴格,引入了提名、資格審查機制,整個過程依法依規、公平公正公開,以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在區議會全面落實。「三會」提名更是肩負着把守第一關的重任。但是有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卻對「三會」提名的安排刻意歪曲和抹黑,把提名機制誣稱是所謂的「阻礙參選」,妄圖誤導公眾視聽,干擾選舉正常運作。

我們不會忘記,在修例風波期間,不少反中亂港分子混進區議會,以「攬炒」主張挾持民意,將政治爭拗在區議會無限放大,製造社會仇恨,不斷妨礙特區政府施政,拖政府應對疫情後腿,企圖阻礙香港國安法順利實施,破壞法治根基,嚴重影響香港發展。

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後,特區政府完善地區治理撥亂反正,落實「愛國者治港」,讓新一屆區議會不再尸位素餐,而是要用心解決民生問題,為香港迎來良政善治的新階段,進一步開拓建設優質民主之路。

正確看待區議會選舉的提名機制,就必須正確理解地區「三會」。地區「三會」的歷史,比區議會更早,一直是地區治理的組成部分,長期協助政府處理地區民生事務。獲政府委任為地區「三會」的委員,都是在地區具有代表性,或者有長期服務地區的經驗,有廣泛聯絡社區居民的網絡,以及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技能的地區精英。他們都擁有各自所屬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熟悉地區情況,能夠準確掌握地區社情民意,使區議會的組成部分更加多元、全面。2019年的區議會遭受反中亂港勢力惡意破壞之時,地區「三會」就發揮着其功能和作用。直至今日,地區「三會」在地方治理仍然具有不可忽視的角色和作用。

更加注重為市民謀福祉

「三會」成員充分發揮把關者角色,謹慎行使權力,工作認真負責。順利「入閘」的參選人均是愛國愛港者,過去的政治表現一向良好,在支持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中立場堅定,形象被公眾認可,體現了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愛國者治港」是一條「硬底線」,不容許反中亂港分子進入香港特區管治架構,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也是符合香港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真正的愛國者,才會真心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才會珍惜香港的繁榮穩定,真心為市民服務。如果國家安全得不到基本保障,就不可能有正常、真正的民主。

重塑區議會制度後,區議會回歸基本法第97條規定的「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定位,聚焦地區工作、服務市民,競選比拼政綱、展現擔當作為,這是選民和社會最期待的。在提名期間,參選人積極落區向市民宣傳政綱,聆聽民意,與過去區選充斥的造謠抹黑、嘩眾取寵截然不同。

今屆區議會選舉的大部分參選人都長年扎根社區,為街坊和社區服務,盡心盡力投入改善社區民生建設,更加注重地區和民生議題,為市民謀福祉。這次通過「三會」成員提名,將強化參選人的代表性,促進彼此的聯繫,有利新一屆區議員與「三會」緊密合作,呈現出理性建設的選舉文化。

刊於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