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唐代藥王孫思邈曾經說: “上醫醫未病之病, 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這裏所說的中醫,是中等的醫生。主席,本港的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據政府統計處推算,在2031年,每4名香港人便有1名是65歲以上的長者,到了2039年,更會上升至每10名香港人便有1名是80歲以上的長者。我相信屆時這個議事廳內的同事, 絕大部分都已成為長者。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數據顯示,全港約有37萬名基層長者每月支出少於2,000港元, 他們只能依靠公共醫療服務。在現時的長者比例下, 公共醫療開支已達488億元, 隨着老年人口增加, 本港公共財政所承受的壓力必定越來越大,而下一代所承受的負擔亦無可估計。有醫生朋友告訴我,一般而言,病人在最後兩年會把一生積蓄的差不多一半花費在醫療上。因此,我很支持麥美娟議員在原議案中提出的多項建議, 並會在這個基礎上補充其他想法。
首先,我建議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醫療券自2008年以試驗性質推出後,明年會轉為經常性支援計劃。這項計劃的其中一個問題是跨區求診。在將參與醫療券計劃的分布機構與使用醫療券的長者人數作出對照後,我們發現有一些錯配情況。舉例來說,觀塘區及黃大仙區的長者人口較多, 但參與計劃的機構卻遠遠不足夠, 為了使用醫療券,長者只好長途跋涉,而凡是跨區求診,長者很多時都需要別人陪同。有鑒於此,當局應該考慮放寬醫療券的使用條款,容許醫療券的金額大於服務收費,令長者無需津貼餘額。同時,當局亦要簡化程序,令長者不用四處奔波。
除了改善操作上的問題外,我們亦建議增加醫療券的金額,由目前的1,000元提升至每人每年2,000元。經民聯在會見特首時已正式提出此建議,例如:不少長者患有眼疾,而大家都知道,現時的眼疾檢查基本上每次需要800元, 如果患白內障, 醫療費更高達2萬元至3萬元。除了將金額提升至2,000元外, 我們亦提出如果財政許可, 應研究把受惠的年齡降至65歲。很多次我落區時都有長者問,60至65歲是否長者? 他們呼籲議員考慮一下, 可否讓他們在醫療上得到一些協助。如果醫療券的金額有所提升,一方面可以鼓勵長者盡量利用私人醫療, 另一方面亦可紓緩公營醫療的負擔。
第二,當然是醫管局的《藥物名冊》。現時,《藥物名冊》涵蓋了1 300種標準藥物,但長期病患者(特別是長者)常用的藥物,例如血壓、治療癌症的標靶藥及腦退化症的特效藥,很多都未曾涵蓋於《藥物名冊》中。我認為擴大《藥物名冊》,是可以直接令年長病人受惠的。我們現時得到很多的反應是,病人自費購買這些處方藥物,往往要花費高達1萬元至數萬元不等, 有些甚至達10萬元以上。我相信對整個家庭而言, 這方面的負擔實在是苦不堪言。
雖然撒瑪利亞基金已有提供資助,但有病人組織表示,如果病人的家庭有一至兩名成員工作便無法申請,因為資產審查的門檻太高。即使有資助,病人很多時候都要付出一定比例來支付藥費,變成是共同付款。所以,家中有一名病人,全家便都憂愁,因為無理由眼睜睜看着長者受苦。
醫管局的資料顯示, 病人每年可以動用的資源達到18萬元以上,分擔比率高達20%, 即36,000元或以下的藥物是需要病人全數負擔。有些報道亦指出,曾經有一名教師把一粒藥分兩天服用。有工作的人都要這樣做, 何況依靠積蓄度日的長者? 他們的情況是更困難。
就此,我認為要考慮到醫療保險。很多中產人士在工作時都有購買醫療保險, 所以能享受較優質的醫療服務。可是, 他們一旦“登六”(即屆60歲),大多數都不捨得再供款。即使有工作,未必人人都捨得每月平均支付大約數千元購買醫療保險, 所以一旦退休便會“斷供”, 轉為依靠公營醫療服務, 他們可以享受到的醫療質素一下子會下降。所以,無論如何,我們也要考慮如何鼓勵長者或退休人士繼續供款,也要鼓勵他們的子女代替父母繼續供醫療保險。我們可以考慮設立稅務優惠,又或如果子女願意代父母供醫療保險,便可獲得津貼等。此舉可有助紓緩公營醫療的壓力。
第四,牙痛慘過大病,多位同事剛才已提出了牙科服務不足的問題。此外,如果長者沒有牙齒,一下子便會年老很多,心理上會覺得自己十分不健康、不想見人,有時候甚至會影響心理。我最近曾經到訪不同地區,特別是長者聚集的地區,得悉他們十分歡迎流動牙科醫療服務車的概念,因為能避免他們跨區勞頓,就近便可接受迫切的牙科服務,亦無需子女請假陪伴他們。我十分希望局長考慮這個頗受歡迎的構思。
最後是加強中醫服務。我當然十分支持中醫, 因為在預防疾病、調養身體方面,中醫是有特別顯著的效果,能夠跟西醫互補。中醫大受華人歡迎,我們一直很支持政府認真考慮盡快設立中醫院。在這方面,內地例如廣州等大城市也有十分成功的例子。有時候,一些患上頑疾、重病的病人經過中醫長期治療,配以西藥,可以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
此外, 我在修正案中也提到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我想告訴局長, 雖然合資格長者每月可獲發5,800元, 但使用人數不多, 數字顯示,只有大約13%的長者參與。不少長者表示,他們是因為擔憂一旦參與計劃,輪候公營院舍的申請會被凍結,所以不想參與。我希望在此特別提出,我們曾向社區婦女組織建議,鼓勵家人照顧一些需要全職照顧的長者。很多家人為了不捨得把長者獨留在家,也不想找外人照顧,於是便辭職。我希望當局可以考慮向這些全職在家中照顧長者的人,特別是本身有工作,但為了照顧長者而辭工的人,提供約4,000元的特別需要津貼。
最後當然便是錢。我們希望政府可以有如把錢存放入錢箱一樣,除了現時提出的很多醫療融資改革外, 如果每年有盈餘, 可以撥100億元入醫療系統(特別是公營醫療)。此舉是十分值得的, 因為我們除了要改善公私營醫療,使之能配合將來的醫療計劃外,公營醫療始終是我們的安全網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而香港的公營醫療服務系統是備受讚賞的。
主席,孟子曾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很多家庭都有長者,自己也可能很快成為長者,所以,我們希望政府在這方面能夠未雨綢繆,改善長者的醫療保障,這實在是社會的重中之重。
主席,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