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全面推進大灣區建設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身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過去幾天,馬不停蹄到廣東實地考察區內規劃及建設,並且鼓勵青年把握大灣區內的機遇。大灣區內的「九市兩區」要明確各自優勢和定位,做好「錯位發展」;而香港市民亦應多留心大灣區發展,擺脫保護主義的心態,定能齊心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灣區。

推動三地專業資格互認

香港在會計、金融、法律、仲裁等專業服務業均在區內具備優勢,配合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訊息流,便可搭上國家發展快車。然而,有意在內地發展的港企仍然面對稅制差異、准入門檻過高等問題,有關部門需要予以正視,才能發揮大灣區的最大效益。

推動稅制改革是吸納人才的一項重要措施。現時,在內地工作的港人工作累積或超過一百八十三日就要繳交內地的稅項。我一直要求特區政府同內地相關部門商討,放寬有關規定。例如,政府可為港人及港資企業在大灣區爭取稅務優惠及更多便利營商的措施,從而鼓勵更多香港人才到內地發展,為他們開拓發展空間。

港商在內地發展的准入門檻是另一難題。要推動各行業發展,就要提供足夠誘因,吸引香港專業人士到大灣區工作,提升大灣區服務業的管理水平,促進其他產業發展。我認為,特區政府應該以先易後難方式,爭取更多內地專業資格考試向香港居民開放,甚至容許香港的專業人士,豁免考試取得內地專業資格。長遠而言,兩地政府應該推動三地專業資格互認,並且簡化審批程序及手續,達致人才互通。

人才互通 促進「四流」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作出重要指示,容許國家科研項目經費資助香港相關科研項目;再加上,特區政府早前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畫」,為輸入海外和內地科研人才,實施快速處理安排;我們只要有明確及堅定的目標,繼續與內地密切交流合作,將可有效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促進大灣區的「四流」。

大灣區作為國家經濟建設的新引擎,其成效取決於資本、人才和服務的跨邊界流動。在大灣區規劃出台之際,我期望政府能藉着稅制改革、推動專業資格互認等方向,加強與內地合作,讓香港獨特的區位、服務業專業化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