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不應讓政治拖後腿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其中回應了經民聯和西九新動力超過100 項的民生建議,包括我們爭取多年的「水上的士」今年終於獲得特首接納,而且有具體細緻的部署,籌備復辦「中環-紅磡」渡輪航線和試行行經啟德、紅磡、尖東、西九龍和中環的「水上的士」服務,為九龍西紅磡海濱在內的幾個海濱發展注入新活力;在改善維港水質方面,亦籌備在西九龍及荃灣一帶之外,在更多維港沿岸地區設立更多旱季截流器;過去幾個月在本港各區均有發生升降機安全事故,更造成事主身體的損傷,特首今次決定撥款25 億推行「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遠高於我們爭取的20 億,亦是一項德政,希望政府能盡快啟動計劃,並從細節着手;此外,政府在公務員合作社、修例遏制「假難民」問題等多個議題上亦有所進展。

但筆者認為在某些重要議題上仍未如理想,譬如應決心加快「生地」變「熟地」的速度;並將大坑西重建計劃擴大至整個石硤尾舊區及將合作伙伴延伸至房委會轄下的一些公共屋邨。此外,特首在選舉政綱中曾承諾改善通識教育科的考核機制和教育模式,但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上就有關方面卻隻字未提,雖然每次都在教育層面有大筆撥款,但撥款的方向為何,以及對師資、教育制度改革的要求是什麼,似乎都仍未看到任何改善的方向。

中國正在進行大格局的世代發展,先後有「一帶一路」、大灣區發展策略。有機會到中國地區城鎮,都能看到在鄉間地段發展迅速,一手找高端人才創科創新,一手抓土地改革。內地不少城市如深圳、珠海、肇慶等均有額外撥款吸引外地人才政策,更不惜為此在當地設立優質中、小學及幼稚園,以備吸納高端人才的家庭需要。香港要想在這種大環境下抓住機遇、留住人才,就不得不注重公共教育和推廣。近年來香港不少年輕人受到激進思想的影響,不僅令香港青年聲譽受損,更影響本地人才留港發展意欲。政府應好好規劃好未來本港教育的方向,管理好像通識教育科這種沒有具體課程設計的學科,扮演好教育局的角色;各大院校管理層亦應好好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令學生更清晰了解「一國兩制」及國家的正面資訊,正本清源,讓香港不會被政治拖後腿。

(刊於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