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既是國家和民族的形象名片,又屬於前景廣闊的文化產業。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GDP佔比愈來愈大,普遍達到10%至20%。近年,我國也在文化產業發展上大展拳腳。以《哪吒2》為例,不但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績,而且帶動文創產業的快速發展,這足以表明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香港具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是中西文化的薈萃之地,影視產業在亞洲亦享有盛譽。香港應進一步深化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把香港打造為國際影視之都,搶佔國際影壇制高點,將香港和國家的優秀影視作品推向國際,講好中國和香港故事,再創香港影視輝煌。
打造世界第四大國際電影節
如何充分發揮香港“一國兩制”優勢,做大做強香港的影視產業,製作更多全球觀眾認可、歡迎的作品,是影視界需要重點思考的方向。我認為,以香港為平台打造世界第四大國際電影節,將香港和國家的優秀影視作品推向國際,既是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課題,又是文化強國建設和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現實需要,也是香港實現由治及興的文化標誌之一。
香港國際影視展現時已經成為亞洲首要的影視界盛事。今年3月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來自34個國家及地區的超過760家參展商共襄盛事,不僅展現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商貿平台的角色,而且表明香港作為區內發展蓬勃的影視娛樂中心,完全可以充當聯接中國內地與海外市場的橋樑。
當今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意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都在歐洲。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卻沒有一個世界級的國際電影節,與國家的國際地位並不相稱,也不利於開展文化強國建設和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建議在中央的支持下,大灣區各市共同努力,將香港國際電影節打造成為世界第四大國際電影節,助力香港國際影視之都建設。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三個方向入手。
一是加強大灣區各市合作,按照世界級國際電影節的標準,設置獎項及聘請評審。“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現有獎項局限性太大,只有“新秀”、“短片”一類的特殊獎項,應參照三大國際電影節及奧斯卡金像獎的做法,重新設置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獎項,並聘請具國際聲望的人士組成評委會,藉此將“香港國際電影節”打造成世界性的重要電影頒獎典禮。
二是加大政府財政支持。現時“香港國際電影節”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辦,這是一個非官方及非牟利的慈善團體,在財力及國際影視網絡建構等方面都實力不足,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及其他大灣區各城市政府在各自範圍內牽頭發動影視業界提供各種支持,將香港國際電影節做大做強。
三是中央給予政策與財力支持。建議由中央層面推動內地電影公司參與香港國際電影節,也可以考慮在大灣區各市共同舉辦,以增強電影節的影響力,提升香港影視之都的影響力。
放寬香港影視從業者北上門檻
多年來,香港孕育了大量既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又贏得全球觀眾讚譽的影視作品。以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為例,不但將香港九龍城寨這一獨特的歷史地標及其背後的故事呈現在全球觀眾面前,而且在票房和口碑上獲得了雙豐收。可見,香港電影獨特的敘事風格、深刻的人文關懷、東西交融的文化思維和精湛的創作手法,深受國際認可。香港要建設成為國際影視之都,關鍵是要發揮好香港影視的既有優勢,同時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融入大灣區市場。
當前,香港影視產業發展正面臨兩大利好:一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二是粵港澳大灣區提出共建“人文灣區”,銳意推動大灣區內文化產業發展,並支持香港成為電影電視博覽樞紐。這將為影視產業提供巨大發展空間。
香港融入大灣區,等於將一個700多萬人口的城市,變成一個8,000多萬人口的龐大發展區,這將為香港影視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動能。大灣區擁有更多、更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建議中央推出更多支持政策,進一步放寬香港影視工作者北上的門檻,利用合拍片形式,製作出更多優秀影片走向國際,向國際社會宣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講好香港故事。
我認為,大灣區各市可以定期舉辦電影交流和探討活動,增加合作拍攝的電影項目,支持區內城市共同研發新的電影拍攝和製作技術,加快兩方電影產業融合。同時,鼓勵香港影視業加強同內地、海外同行的三方合拍,影視作品在香港上映的同時也可以在大灣區放映。對香港電影業界在大灣區投資的影視業務,享受等同於國產片的政策待遇,並簡化及加快這類影片的審批工作流程,以吸引更多香港投資者進駐大灣區其他城市開展合作業務。
推動內地優秀影視企業與大灣區創新優勢結合
最近大家都在熱烈談論的電影《哪吒2》,其全球票房(截至4月22日貓眼數據)已超過157億元人民幣。《哪吒2》是中國本土人才、本土企業創造的性價比很高、體驗感很好的作品,並得到了世界範圍內的高度認可,是中國整個影視行業水平的集中體現。
從中我最直接的感受和體會是,必須大力培育本地影視企業。位於成都的《哪吒2》主創團隊“可可豆動畫”統籌了內地130多家動畫公司參與《哪吒2》的製作,他們大多是中小型企業,但大家聯合起來做出世界級水平的作品。足見中國的本地中小型影視製作企業已經具備了服務全球的能力。我們邀請了參與《哪吒2》製作的部分特效公司,來香港國際影視展分享電影製作背後的故事,以推動他們的技術力量與世界各大影視公司合作,從而為中國的電影技術團隊服務海外影視製作提供更多機會。
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其實,內地很多城市的優秀影視企業,近年發展迅速,甚至成長為本地領先的企業,政府應該加以扶持,使它們從本地領先,發展到中國領先、世界領先;同時,還要進一步推動內地優秀影視企業與大灣區的創新優勢相結合,通過香港和大灣區的平台,對接全球技術、全球人才、全球資本和全球市場。這樣,我們內地優秀的影視企業就可以把企業服務的“內地版”在香港落地,變成“香港版”,優化後再發展成為“國際版”,從而增強香港打造國際影視之都的競爭力。
籲請特區政府推出系列扶持計劃
將香港建設為國際影視之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建議特區政府推出一系列扶持電影電視的計劃,包括提供一定比例的資金補助,為香港“地接協拍”公司提供稅收優惠、場地租金折扣或免費支援等;同時,推出各種便利條件及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影視製作公司來香港拍攝及製作,通過與國際知名影視製作團隊的合作,香港影業可以借鑒其先進的製作技術和市場理念,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特區政府也可以在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之下成立電影專項小組,為海外電影製作公司提供各種方便,從工作簽證、場地申請、現場秩序維護、製作費返還手續等方面,提供一對一的“管家式”落地扶持服務,以吸引更多的國際知名製作公司、影視創作者來港。
展望未來,香港的影視業界應該繼續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發揮香港原有影視方面的優勢,深化與大灣區合作,發掘更多專業人才,將香港打造成國際影視之都,發揮香港國際平台的優勢,積極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和“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香港故事。
原文刊於 : https://bau.com.hk/web/article/1367111473151090688/web/content_1367111473151090688.html?fbclid=IwZXh0bgNhZW0CMTEAAR5cvrIqV3vTCABsdJNh0AZU_y9s7_z_tCKUAOx–ACcvyIltFyBtuOzctdvgA_aem_Po_Kuwgm2FaDm5XVUAts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