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青年 : 真正的香港未來(黃進達) – 評論文章
國家自2023起將每年8月15日定為「全國生態日」,以提高社會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意識,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特區政府與非政府機構為此亦推出多項特別活動及優惠,讓市民一同響應及參與今年第三屆全國生態日。香港青年作為我城最富活力與變革力量的群體,應該作為重塑香港未來與綠色經濟的主體。
國家自2023起將每年8月15日定為「全國生態日」,以提高社會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意識,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特區政府與非政府機構為此亦推出多項特別活動及優惠,讓市民一同響應及參與今年第三屆全國生態日。香港青年作為我城最富活力與變革力量的群體,應該作為重塑香港未來與綠色經濟的主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香港擁有豐富的海島資源,絕對有發展生態旅遊、水上經濟的條件,配合世界領軍、高度成熟的金融與服務業體系,以及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具備發展全球高端消費與服務業的戰略高地優勢,其中在遊艇產業優勢更是獨特而明顯。
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所引起的公眾討論,可能是近年熱度最高的一次。過去數年,筆者對於《財政預算案》的回應中,觀察到司長在財政壓力下都力圖為香港在逆周期中突圍,惟至今份的預算案中卻感覺一種有志難伸的掣肘。筆者明白,在香港本地因素、在周邊地區的競爭乃至國際形勢的變化中,「睇餸食飯」是一種保守合理的公共財政管理形式。在開源節流的主調下,預算案中不少細節都呈現出簷前取水、收得一滴是一滴的的觀感,但個別政策互相影響下,社會大眾或對預算案的收益感到困惑。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勇於回應民生熱議,賺得社會掌聲。《施政報告》有發展香港在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的遠見,亦有為香港穩固競爭優勢的亮點,包括進一步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長遠而言壯大及豐富本港人才庫,配合大灣區及內地發展,將可發揮本港作為「超級聯繫人」、「說好中國故事」獨特優勢。比對兩年前行政長官首份《施政報告》,本份報告明顯對於旅遊業的幫助與着墨,針對性相對明顯。
去年筆者曾以借鑑「杭州亞運」為例指出體育旅遊對於一座城市的經濟貢獻,結合最近一些重要數據,包括信用卡公司Visa最近公布最新數據,在巴黎奧運期間有超過1.5萬名香港旅客前往法國旅遊,消費總額逾2100萬美元,以平均每天花費超過230美元成為調查的五個亞太區市場中日均消費最高的地區,這個數字與我們日常所講港人消費降級、消費意慾下降的印象完全悖逆。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中央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文化」、「文旅」也因此成為香港未來深化發展的關鍵詞之一。近年香港不斷深化與內地不同省市的多方面交流合作,貫徹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福建作為香港人口其中一個最大的祖籍來源地,與香港的關係向來密切,跟廣東省與香港的聯動優勢一樣明顯。隨閩港合作會議機制不斷成熟,去年6月,福建省周祖翼省委書記親自率團來港,與香港特區政府加強閩港合作進行交流。其間,閩港合作會議舉行第四次會議,雙方達成強烈共識,在金融、經貿投資等多個領域展開全方位的交流合作。
隨着暑假旅遊旺季來臨,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的「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特區政府和業界必須有一個意識,除了在產業上處處爭取旅客創造收入之外,更應有一種處處皆是旅客能達會達之地。近來遠來皆是客,在內地自由行城市進一步開放的同時,特區政府宣布啟動「好客之道」運動,覆蓋全港十八區,包括大小商戶及各行業等,期望藉着是次運動,鼓勵和推動社會各個階層「行多一步」,推廣香港好客之道。那麼,由旅客抵港一刻開始至離開香港的時間,提供一個健全的旅遊體驗,以期旅客賓至如歸,乃至成為香港旅遊品牌的自發推介者,應該是全社會都要配合,將提供的服務質素,說成移風易俗也不為過。
對比去年「適應復常」的局部復蘇,今年香港旅遊業在「日夜都繽紛」與「盛事經濟」的加持下,迎接五一黃金周的到臨。在本地,社會大眾知悉特區政府積極刺激香港的夜經濟,希望重建繁華的夜市和熱鬧的酒吧街聚攏旅客,而另一方面旅遊服務界、酒店及餐飲業雖然仍然在頭痛人手不足的問題,但情況已經略有舒緩。據旅發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內地訪港旅客佔總訪港旅客人次78.7%,而同時期內地旅客人次只恢復到2018年約52.4%,下跌超過2,400萬人次。這說明內地旅客短期內,對香港旅遊業復蘇仍是重要基石。所以即將來臨的五一黃金周,業界必須要做得好,以期成為口碑以爭取國家開放更多省市一簽多行來港。
經民聯青委會日前聯同香港工業總會青委會、香港總商會卓青社、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青委會、香港中華總商會青委會合辦「工商界青年交流晚宴」。一班來自工商界的青年朋友歡聚一堂,在輕鬆的氣氛下,齊齊Chitchat一下香港未來的發展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