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適度輸入外勞以維持競爭力 (黃進達) – 評論文章

勞福局長孫玉菡去年就任後不久,已在立法會上陳述香港勞動人口預計會減少的情況,表示政府將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容許輸入勞工,紓緩個別行業或工種的人手短缺。一年以來,社會大眾最主要的討論不乏「外人搶飯碗」。不過,討論再烈都無法漠視已知事實:香港過去幾年流失逾10萬人力,可預見個別行業未來幾年勞動力需求持續。面對全球都在進行的人才爭奪,城際之間以批次計算的人才吸納與流失,直接影響城市創收與社經發展。香港正值由治及興的關鍵發展期,筆者認為,此時此刻必須直面事實,為了發展必須適度輸入外勞,把社經基礎打好。

經民聯公布「改善旅遊業人力資源」五大建議
促當局為業界輸入勞工
助旅行社酒店解燃眉之急

疫後訪港旅客增長勢頭強勁,但人力資源短缺成為本港旅遊業面臨的最大阻礙。雖然,特區政府日前宣布透過特別計劃方式,為旅遊相關的航空業及客車運輸業輸入外勞,但忽視酒店房務員、旅行社操作人員等同樣亟需補充的旅遊業相關勞工。經民聯旅遊事務委員會今日發布「改善旅遊業人力資源」建議書,就旅遊業界人力資源規劃提出五大建議,包括推出專為旅遊業而設的輸入勞工計劃,協助旅行社、酒店等相關行業解決人手短缺問題,以重建整個旅遊產業鏈的接待能力。

要旅業長遠「通勝」 香港宜擴大格局(黃進達) – 評論文章

相較2018年「五一黃金周」訪港旅客數量的394.1萬人次,相信香港要回到這個頂峰數字還需要一段時間和努力,畢竟經歷了黑暴和疫情的衝擊,內地遊客數量大幅下降,最高佔比78%訪港旅客總量的內地旅客幾乎斷流,致令香港的旅遊業一直幾近冰封。終在本年初兩地取消入境隔離及核酸檢驗,並復辦內地赴港簽注,香港旅遊業終於在後疫情時期迎來曙光,相信不少人會以到臨的「五一黃金周」作為觀察指標。

兩個旅業觀察:五一反映局部復甦,港府宜擴文旅格局(黃進達) – 評論文章

旅遊業當然非常希望內地旅客於五一期間重來香港,相關行業對此亦摩拳擦掌。疫情前後對比,特別以未經黑暴與疫情洗禮、2018年「五一黃金週」訪港旅客數量的394.1萬人次,預期以本年度「五一」訪港內地旅客人數與之相較,未必能夠回到這個頂峰數字。三年業界的冰封狀態,要完全回氣相信還需要一段時間和努力,加上在這幾年之間整體環境的變化頗大,內地旅遊城市亦投入不少資源參與競爭,香港旅業需要分析內外部環境因素,重新認識這個闊別三年的內地旅客大市場。

旅客立食兩餸飯 皆因基建不理想(黃進達) – 評論文章

全城熱話的「立食」兩餸飯事件,惹起公眾對於訪港平價團的高度關注。有指以往營運內地團團餐「餐費相宜」,令平價團只能以「圍皮」方式要旅客體驗;另一邊指有年長團友因要食藥,要求提早進餐,全團食兩餸飯是出於人道考量。不論如何,是次立食事件觀感上感覺負面是不爭事實,而旅行團過度集中於某一社區,長期對當區居民帶來民生影響,是疫情前已延宕至今的問題,尾大不掉。

從「兩會精神」看香港經濟要如何轉型(黃進達) – 評論文章

勝利閉幕的全國兩會可謂萬眾觸目,當中對香港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正面影響,最直接的影響莫過於強化香港在國家邁步向前的進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並着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設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等,可以幫助香港擴大內地市場,拓展發展空間,促進香港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國務院總理李強指出三個對香港的「全力支持」,表示「有祖國作堅強後盾、有『一國兩制』的制度保障,香港的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削弱。」

活學中國歷史 不要為行而行(黃進達) – 評論文章

要認識國情,要對中國歷史有最深刻的體悟,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親身到中華大地走走看看。通關後 ,旅遊業界陸續恢復正常的出團安排,2月17日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聯同青年發展委員會發出文件,推出「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到內地及海外的青年交流項目,意味着香港教育界可以通過遊學交流的方式,增廣學生見聞。

派糖合期望 應加強提振(黃進達) – 評論文章

財政司司長發表的《預算案》普遍得到市民歡聲,其中延續陳茂波司長於去屆政府任期時,派發電子消費券提振經濟促進消費,簡單直接,最受坊間大眾歡迎。其他為市民減負的紓困措施,比如免稅、免差餉,對於整體社會重拾經濟活力,可預期有正面作用。

財政預算惠民生 旅遊復蘇仍艱辛(黃進達) – 評論文章

在疫情通關後的第一次財政預算案,除了政府的預期開支以外,對於地方治理、經濟規劃、科創發展,乃至民生福利及青年事務等方方面面,都有覆蓋。香港市民普遍對於「派糖」有熱切期待,而商界朋友對於調撥資源營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有着合理期望。所以,財政司司長如何選擇傾斜、針對回應,平衡各方訴求,又保障政府庫房有足夠儲備,這道考題絕對不易回答。不過,經驗豐富的陳茂波司長面對未來可以預期的赤字,仍然適度派糖及投資於香港創科板塊,旨在提升香港的競爭能力。司長採納多方意見,市民受惠固然感到欣喜,然而疫情下受到重創的旅遊業是否能受惠於財政預算而趕上復蘇快車就備受考驗。

認識社區,必須要「動」起來(黃進達) – 評論文章 

上篇《為旅遊服務業充電 讓「興」的動能更強勁》講到,特區政府積極復辦文體旅盛事,鼓勵市民在自我保護的同時,多外出遊玩與鍛鍊身體,促進身體同心靈的健康,香港社會才能產生「生氣」。在1月29日,體育慈善團體「青途」成功於油尖旺區舉辦該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城市定向比賽,逾八百名參賽者自組隊伍,分七個組別出發,於限定時間內自行策劃路線完成賽事,可見社會對於這種社區文體活動存在需求,亦有益於促進人與社區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