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成就健全旅遊體驗 從提供優質服務開始(黃進達) – 評論文章

隨着暑假旅遊旺季來臨,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的「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特區政府和業界必須有一個意識,除了在產業上處處爭取旅客創造收入之外,更應有一種處處皆是旅客能達會達之地。近來遠來皆是客,在內地自由行城市進一步開放的同時,特區政府宣布啟動「好客之道」運動,覆蓋全港十八區,包括大小商戶及各行業等,期望藉着是次運動,鼓勵和推動社會各個階層「行多一步」,推廣香港好客之道。那麼,由旅客抵港一刻開始至離開香港的時間,提供一個健全的旅遊體驗,以期旅客賓至如歸,乃至成為香港旅遊品牌的自發推介者,應該是全社會都要配合,將提供的服務質素,說成移風易俗也不為過。

五一旅業展望:審慎且樂觀、自身需補強(黃進達) – 評論文章

對比去年「適應復常」的局部復蘇,今年香港旅遊業在「日夜都繽紛」與「盛事經濟」的加持下,迎接五一黃金周的到臨。在本地,社會大眾知悉特區政府積極刺激香港的夜經濟,希望重建繁華的夜市和熱鬧的酒吧街聚攏旅客,而另一方面旅遊服務界、酒店及餐飲業雖然仍然在頭痛人手不足的問題,但情況已經略有舒緩。據旅發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內地訪港旅客佔總訪港旅客人次78.7%,而同時期內地旅客人次只恢復到2018年約52.4%,下跌超過2,400萬人次。這說明內地旅客短期內,對香港旅遊業復蘇仍是重要基石。所以即將來臨的五一黃金周,業界必須要做得好,以期成為口碑以爭取國家開放更多省市一簽多行來港。

文體旅守得雲開 盼以結果為目標(黃進達) – 評論文章

回首2023年,對於文體旅業者而言是「守得雲開」之年。猶憶去年初,香港終隨國家放寬防疫安排步伐,市民終於盼到通關到來。特區政府隨即以盛事為先導,大手筆舉行Clockenflap音樂會、Art Basel藝術展覽會、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等,結合「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大型宣傳活動,以超過200項大型藝術文體旅活動,吸引商旅客人,對於重振本地文體旅業與整體經濟情況有所作用。乃至去年9月,「香港夜繽紛」正式啓動,推多元娛樂體驗、文化藝術體驗、海濱休閒體驗,以及節日精彩體驗等活動吸客。勿以衡工量值去看成效,起碼業界終見曙光,唏噓盼到特區政府終於注視訴求,在業界的生境上使用政策支援。

2024元旦啟示:旅客度歲新模式 思維配套要跟上(黃進達) – 評論文章

新一年元旦日,大批內地旅客在觀看跨年煙花之後滯留香港,在媒體前怨聲載道,有人直言「以後不再來港跨年了」。事後特區政府與運輸業者回應,主要點出大批旅客因交通情況堵在路上,車進不去關口又出不來市區,結果政府向大巴公司提前叮嚀、增加車流的想法全盤落空。事實上港元匯率高企下,旅客來港過夜的吸引力必然不大,政府亦預估內地旅客會回流北上,近年來兩地口岸設施雖強化不少,然而硬件的強化後人手未能配合,很多口岸二十四小時通關仍未能跟上,遺憾元旦日要旅客在關口慶祝!

總結考察及丁薛祥座談:厚植家國情懷、立主人翁意識(黃進達) – 評論文章

今年通關至今,香港各界青年團體積極舉辦內地交流考察,讓更多的香港青年學生了解國家發展一日千里。以「港澳青年看祖國」為主題,推動16萬5千人次到內地交流。筆者於11月與各界港澳青年共150位代表赴京考察,並有幸於22日在人民大會堂參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的會見。結合一連數日的緊湊行程,與及丁副總理的講話內容,總結出以下的個人觀點。

布氏鯨事件的啟示:新時代下的香港生態旅遊(黃進達) – 評論文章

上月布氏鯨進入在香港水域,因綜合不利因素下受傷離世,全港市民關注亦惋惜。在政府與專家尚在了解鯨魚死因的這段時間,社會繼續討論到底是否要為鯨豚在香港設立保護區,或者是否要訂立觀鯨守則甚至立法規管等。布氏鯨事件令公眾對本地生態旅遊引起興趣,本是好事,尤其香港有非常豐富的海洋資源,但最後樂極生悲,無疑反映香港社會對有關海洋資源的保護政策不足,也曝露香港生態旅遊人才的缺乏的不爭事實。

港車北上意義非凡 自駕遊開商旅機遇(黃進達) – 評論文章

為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誌喜,「港車北上」政策於7月1日正式落地實施,首架香港單牌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入廣東,這一幕意義非凡,特首李家超說:「它開啟了香港融入國家大局的新階段。」筆者認為,除象徵意義之外,「港車北上」便利香港居民前往內地體驗和了解國情、分享國家發展紅利、增強國家認同感,將會更有效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旅業復蘇要提速 勞動外力不可缺(黃進達) – 評論文章

香港總商會近日公布「人才短缺調查2023」顯示,近200間受訪企業超過7成正為人手不足而發愁,其中8成的缺才問題持續逾一年。全社會熱議的輸入外勞問題,有人認為應該要保障香港市民的優先權益,筆者亦同意予以適當維護,但同時認為守成倒不如開拓。理性地看本年度黃金周入境的狀態,與及復活節黃金檔期出境人次也未見全面恢復,外遊印花稅收入也不及疫情前的一半。加上,在客量、消費總量、接待質素等各方面情況條分縷晰,香港與旅遊相關的行業,明顯並未回復到全盛時期的狀態。旅遊界復蘇之路仍長,全方面出現人手短缺的情況同時出現在酒店業、餐飲業、零售業,講的不只「缺人」,更是「缺人才」。

適度輸入外勞以維持競爭力 (黃進達) – 評論文章

勞福局長孫玉菡去年就任後不久,已在立法會上陳述香港勞動人口預計會減少的情況,表示政府將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容許輸入勞工,紓緩個別行業或工種的人手短缺。一年以來,社會大眾最主要的討論不乏「外人搶飯碗」。不過,討論再烈都無法漠視已知事實:香港過去幾年流失逾10萬人力,可預見個別行業未來幾年勞動力需求持續。面對全球都在進行的人才爭奪,城際之間以批次計算的人才吸納與流失,直接影響城市創收與社經發展。香港正值由治及興的關鍵發展期,筆者認為,此時此刻必須直面事實,為了發展必須適度輸入外勞,把社經基礎打好。

經民聯公布「改善旅遊業人力資源」五大建議
促當局為業界輸入勞工
助旅行社酒店解燃眉之急

疫後訪港旅客增長勢頭強勁,但人力資源短缺成為本港旅遊業面臨的最大阻礙。雖然,特區政府日前宣布透過特別計劃方式,為旅遊相關的航空業及客車運輸業輸入外勞,但忽視酒店房務員、旅行社操作人員等同樣亟需補充的旅遊業相關勞工。經民聯旅遊事務委員會今日發布「改善旅遊業人力資源」建議書,就旅遊業界人力資源規劃提出五大建議,包括推出專為旅遊業而設的輸入勞工計劃,協助旅行社、酒店等相關行業解決人手短缺問題,以重建整個旅遊產業鏈的接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