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共榮 永續未來(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黃金周期間,大批內地旅客來港觀光,香港的自然景點如西貢橋咀洲吸引數以千計遊客,這本應是香港旅遊業喜訊。然而,隨之而來的生態破壞問題,挖掘海洋生物、踐踏珊瑚、亂拋垃圾等卻令人深感痛心。
黃金周期間,大批內地旅客來港觀光,香港的自然景點如西貢橋咀洲吸引數以千計遊客,這本應是香港旅遊業喜訊。然而,隨之而來的生態破壞問題,挖掘海洋生物、踐踏珊瑚、亂拋垃圾等卻令人深感痛心。
在現代的商業和公共行政領域,KPI(關鍵績效指標)早已成為一種普及的行政管理工具。香港人對關鍵績效指標並不陌生,從企業績效、零售推廣,以至政府的施政報告中,都重視關鍵績效指標在施政與管理中的重要性。
立法會近日三讀通過《簡樸房條例草案》,現屆特區政府敢於迎難而上,有決心、有魄力去處理「劏房」這個「老大難」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簡樸房」規管制度,為改善基層居住環境邁出關鍵一步,這份承擔值得肯定。
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重點項目,旨在打造創新科技和宜居社區的樞紐。然而,在現有法例框架下,發展進度往往受制於繁複的行政程序和審批瓶頸,這不僅延緩了項目提速落成的目標,亦影響了整體經濟活力。
本屆政府自2022年起推動一系列輸入人才計劃,成效有目共睹。截至今年,已有超過23萬專才抵港工作和發展,加上隨行的家人子女,來港人口總數或已過半百萬。這個數字意味着未來五至十年的香港人口,或將遠超政府統計處《香港人口推算2022-2046》所預測,在2046年香港人口增加至819萬的水平。行政長官亦於去年底在傳媒訪問時提出,香港如要保持競爭力,應要有1,000萬人口,否則香港人才庫將有限。
七十六年風雨兼程,七十六載輝煌成就。在過去76年間,國家砥礪奮進,發展進程一日千里,在經濟民生、教育、科技和基建等不同範疇進步長足。今年閱兵的壯盛場面,不僅彰顯我國科技與軍事實力的飛躍,更體現國家對維護主權與世界和平的莊嚴承諾。在此,衷心祝願祖國山河永固,國泰民安!
新一份施政報告聚焦經濟與民生兩大主軸。面對人口老化及勞動人口老齡化及不足,雖然政府已透過優才專才計劃吸納高質生產勞動力,但要長遠吸引優才留港發展及有歸屬感,政府要一併發展好產業鏈及教育生活質素配套,另外又要保持本地港人的競爭力及上流空間,才能創造更多機遇和夢想給年輕人追夢。
2025年7月,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相關法案和決議案,首次系統化規範議員履職要求,並同時優化議會運作安排,標誌著議會在加強自我監督和提升運作效能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今年9月好消息紛至沓來,香港接連拿下多個第1!9月25日,英國智庫機構Z/Yen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38),香港排名再次力壓新加坡,亞太區繼續居首,全球排名維持第3,僅次於紐約和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