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去政治化」重回民生為本(梁美芬) – 評論文章
香港特區政府正進行地區行政檢討,其中包括檢討區議會的職能及組成,以及強化地區的治理架構。基本法第九十七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
香港特區政府正進行地區行政檢討,其中包括檢討區議會的職能及組成,以及強化地區的治理架構。基本法第九十七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
一連4天由行政長官率領特區政府及立法會大灣區訪問團,日前圓滿結束。不少議員都向我提到,他們帶着豐碩成果返港,覺得不枉此行。我亦有同感,訪問期間所見所聞令我感受良多,在此分享我的看法。
一連4天由行政長官率領特區政府及立法會大灣區訪問團,日前圓滿結束。不少議員都向我提到,他們帶着豐碩成果返港,覺得不枉此行。我亦有同感,訪問期間所見所聞令我感受良多,在此分享我的看法。
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特區政府及立法會大灣區訪問團,於4月21至24日到訪深圳、東莞、佛山、廣州四個城市,共有83位議員參加,這是香港落實「愛國者治港」後行政立法首次聯合到內地考察。考察行程非常緊密,涵蓋創科及智慧城市、環保、青年發展和文化藝術體育等多個範疇,有助行政立法更深入了解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最新發展,推動兩地深化合作。
特區政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組團訪問大灣區內地城市,最大亮點是行政長官李家超親自帶隊,一眾司局長隨同出訪。此次考察讓大家看到了香港創科發展的希望。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經濟充滿創新活力,且具備完整、高質的產業鏈,正可彌補本港的不足。香港應與該幾個城市積極進行創科合作,全力打造科技集群的最新平台,實現優勢互補,同時要補足先進製造業短板,以支撐本地創科產業的發展。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結束考察香港之行。考察期間,夏寶龍主任全面深入了解香港各方面情況,在六天內出席了逾30場不同類型的活動,行程安排豐富。夏寶龍主任是次考察充分顯示中央對香港的關心和重視,更展示了中央支持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定立場。
香港恢復全面通關後,粵港澳三地交流愈加緊密,大家可以重投大灣區的一小時生活圈。今個星期初,我赴廣州出席了第9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暨福布斯中國創投高峰論壇。當前國家正着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貿易投資合作品質和水平,今次投資年會正好成為各界精英探討合作、共商發展的重要平台,同時亦為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本港缺人是不爭的事實,人才短缺、人手不足影響社會運作和企業的經營活動。根據政府於2019年發表的人力資源推算報告,預計在2027年可能會出現約17萬人的人力短缺,其中70%屬中學或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力短缺。有人說「加人工」就有人做,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決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本周二結束了在港為期6天的考察行程,並在考察期間提出了「6個相信」,充分反映了夏寶龍主任對香港的期望和信心,亦是給香港派「定心丸」。目前是香港從由亂及治,走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夏寶龍主任的信念使香港更有信心走出過去陰霾,邁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