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中央送禮 利商便民(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正值回歸27年,在中央的堅實支持及特區政府的強勢帶領下,香港正邁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連月以來,中央公布多項全面而周到的惠港措施,惠及金融、商貿、旅遊、交通等多個範疇。面對全球競爭及地緣政治風險加劇,我們必須把握良機,用好各項挺港政策,做好各項配套和安排,同時積極創新求變,令香港經濟再攀高峰。

「六個守住」激勵各界創新局(胡劍江) – 評論文章

日前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應邀出席香港立法會午餐會並致辭,與立法會議員一起探討香港回歸以來「變與不變」的問題,並指出要準確把握「六不變」「六變」:不變的是,「一國兩制」沒有變;高度自治沒有變;法治和營商環境沒有變;民主自由沒有變;生活社交方式沒有變;國際化特色沒有變。變的是,中央全力挺港惠港,香港健步由治及興。香港同胞當家做主,優質民主得以實現。國家安全獲得保障,長治久安可感可期。特區治理不斷完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香港經濟長足發展,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對外交往日益廣泛,國際影響明顯擴大。

守住根基心不變 通時達變更為民(梁君彥) – 評論文章

回想起1997年回歸日,中國國旗與香港特區區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那一刻的喜悅與自豪,至今歷歷在目。光陰荏苒,轉眼香港已回歸祖國懷抱27年,雖曾走過動盪的日子,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現已重煥生機,邁入由治及興的新時代、新篇章。身為立法會主席,見證行政和立法機關良性互動,攜手為香港繁榮穩定而奮鬥,令巿民生活得更充實、更幸福,亦更有保障,我深感欣慰。

發展新質生產力 香港的角色與擔當(陳祖恒) – 評論文章

當前,我國正進入以新發展理念為綱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轉折點。同時,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以人工智能、5G、量子計算、新能源等為代表的創新科技席捲全球,兩大趨勢在交織碰撞中孕育出新的機遇。憑藉深厚工業根基和歷史沿革,香港如何面對新的時代機遇,形成新的自身優勢,以己之長,貢獻國家之需,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力以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代表新銳發展力量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展現了應有的擔當。

精簡續期程序 體現高度自治(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本周通過《政府租契續期條例》。過往當土地契約到期,地政總署就會和業權人協商並簽立新的土地租契。然而由明年6月起將有大量地契到期,單是2047年6月30日當日,同日到期的地契就涉及約30萬個地段、逾150萬名業權人。新法例正正是透過設立常設機制,在憲報刊登續期公告,分批為地契續期,取代目前政府逐一與業權人簽立新租契的安排。這不僅釋除坊間對「2047大限」的疑慮,為市民及投資者派「定心丸」,更大大提升效率,便民利商。

香港競爭力更勝往昔(胡劍江) – 評論文章

近日據多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六成以上市民滿意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表現。今年是香港回歸27周年,也是本屆政府施政兩周年,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管治團隊完成《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後,進一步築牢維護國家安全屏障,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務實有效,取得的成績得到廣大市民衷心讚許和肯定。

引龍頭建產業群 助中小企突圍(陳祖恒)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會同行政會議就「香港經濟發展的策略性部署」舉行集思會,充分體現特區政府就「拼經濟,拼發展」的決心和積極作為。事實上,中小企佔本港企業總數98%,佔勞動市場就業人數45%,筆者認為,着力提升中小企的競爭力,協助中小企開拓海內外市場及加快推動數碼轉型,是本港「拼經濟、拼發展」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