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管制日本食品是負責任之舉(胡劍江) – 評論文章

日本不顧國民及全球各地民眾的強烈反對,計劃最快8月開始將福島核污水向海洋排放。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表示,特區政府有必要確保本港食品安全,擴大對日本進口食品的管制範圍,禁止來自更多縣份的海產進口,並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跨部門工作小組作進一步研究,制訂行動計劃。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12日表示,一旦日方開始排放福島核污水,會擴大對日本進口食品的管制範圍,即時禁止東京、福島、千葉等10(都)縣的水產品進口。

經民聯在線

經民聯自成立以來,一直憑工商專業優勢致力在社區推展服務,聯盟並於全港各區成立六個地區支部,以期令地區服務更全面、更到位。《經民聯在線》已推出四期「地區支部巡禮」專題報道,今期為大家介紹深水埗支部正、副主席以及他們的地區重點關注範疇,敬請垂注,並感謝社會各界一直對經民聯地區工作的支持! 經民聯深水埗支部主席陳國偉是一位註冊社工,人稱偉仔,多年來和石硤尾社區結下不解之緣,深受街坊認同,2016年起更擔任深水埗區議員。但2019年「黑暴」期間,偉仔的辦事處遭暴徒縱火、身份亦由區議員變回社區幹事,即使地區工作遭遇挫折,偉仔服務市民的初心始終如一,與街坊攜手重建安寧和諧的社區。 提到石硤尾,不少人可能聯想到1953年石硤尾大火,其後當局興建石硤尾邨安置災民,成為香港首個由政府興建的公共屋邨。這段大半個世紀前的歷史,成為了偉仔地區工作的重心,因為隨著石硤尾邨樓宇持續老化,偉仔投身地區工作以來,處理得最多的居民投訴,就是單位天花石屎坍塌,危及住客安全。 憑藉社工觸覺 以心服務街坊 憑藉社工的專業觸覺,偉仔認識到,類似情況不是個別事件,而是屋邨老化的系統性問題,因此偉仔除了積極協助街坊跟進修葺工程,更大力推動石硤尾邨加快重建、提出原區安置居民的訴求,幫助街坊改善居住環境,成為香港重建高齡公屋的一大成功案例。 2019年的黑暴,卻為偉仔的地區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他的社區辦事處遭到暴徒破門入內大肆搗亂、縱火焚毀,但即使辦事處付之一炬,偉仔仍堅持以「一張枱、一張凳、一支筆」,無畏無懼地繼續「擺檔」服務街坊。可惜在及後的區議會選舉中,攬炒派以10票之微竊佔該區議席,當選後卻又拒絕宣誓,不負責任地辭職離棄街坊,令偉仔和街坊攜手建設的美好社區,遭遇巨變。 Previous image Next image 面對黑暴攬炒 惠民之心更堅定 即使身份由區議員變回社區幹事,早已和街坊建立深厚感情的偉仔,仍然不離不棄,繼續默默在社區耕耘。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艱難時期,偉仔想方設法為居民張羅防疫抗疫物資、為不便出門的長者派送食材、關懷基層學童的學習需要。偉仔相信只要堅守初心,再大的挫折只會令他服務社區的決心更加堅定。 展望未來的工作,偉仔回想到他在2015年起就爭取加建行人路上蓋,連接美亮樓至石硤尾港鐵站A出口,讓街坊不用再「好天曬、落雨淋」,工程歷時8年終全線接通。這段經歷告訴他,地區工作必須讓街坊感到貼心、到位,更要持之以恆,令社區建設更加人性化,成為所有街坊的安樂窩。  經民聯深水埗支部副主席龐朝輝,本身是一位眼科醫生,在繁忙的醫務工作之外,亦全情投入各項社會服務。龐醫生對醫療系統的不足有著親身的體會,多年來關注基層醫療的發展,在新冠疫情期間更義不容辭走到前線支援抗疫。支持著他面對重重挑戰的,正正是一份醫護人員的使命感。 心懷醫護使命感 走進社區服務市民 翻開龐醫生的履歷,不論專業資歷和社會服務經驗都相當豐富,在專業領域上,他是眼科專科西醫,亦為流行病學碩士、哲學博士,其後再進修中醫,是香港少數的「中西合璧」醫生;在社會服務方面,龐醫生曾參加奧比斯醫療團隊、參與多個醫學、病人權益和專業界別組織,更曾擔任委任區議員。 龐醫生說:「我認為做醫生,最重要是有使命感。」這亦是一直推動他在醫療專業和社會服務「雙線發展」的動力來源。投身地區服務十多年,龐醫生聚焦醫療事務,為推動政府改善基層醫療出謀獻策,以醫生的親身體會,敦促政府整合零碎的社區醫療資源、擴展地區康健中心服務範圍等,並善用大數據幫助基層人士得到適切醫療服務,避免資源錯配,同時配合優化醫療券、健康積分等鼓勵措施,讓病人受惠的同時,亦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重擔。 Previous image Next image 支援前線抗疫 築牢公共衞生防線 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龐醫生亦因為醫護人員的使命感,響應醫管局兼職計劃,走到前線支援抗疫。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他坦言「要救人,就諗唔到咁多」,抗疫必須補充醫護人手,讓更多病人獲得及時診治。龐醫生又號召醫護界的熱心人,發起「醫See Talk」網絡義務諮詢,支援香港市民居家抗疫。他表示,成為醫生的初衷便是服務人群,幫助患者康復,是作為醫生的最大喜悅。 展望未來的工作,龐醫生期望繼續將醫療專業和地區工作結合,並透過經民聯醫療衞生事務委員會的平台,提出接地氣、亦從香港整體利益出發的醫療衞生政策倡議,特別是新冠疫情為香港醫療發展帶來不少啟示,例如檢討染疫隔離機制、長遠規劃醫護人手配套及醫院隔離設施、推進公營醫療服務數碼化等,確保醫療系統更有力、更迅速應付未來的公共衞生挑戰。 Previous image Next image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帶領立法會代表團到福建省考察,了解當地在推動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文創產業,以及優化安老服務等方面的政策,並從中取經。經民聯多位立法會議員踴躍參與今次的福建考察活動,經民聯主席、工程界議員盧偉國表示參觀活動充滿啟發性,其中國家主席習近平任福州市市委書記時推動的「3820福州市發展計劃」,就非常值得香港借鏡,為香港的北部都會區與中部水域填海等重要土地拓展計劃,提供寶貴發展經驗,非常值得香港吸收參考。(了解更多) Previous image Next image 近期本港接連發生舊樓石屎剝落事件,經民聯榮譽主席梁君彥、主席盧偉國與一眾地區成員早前約見發展局和屋宇署官員,反映街坊對區內舊樓維修保養以及人身安全的關注,並提出6大建議,以推動舊樓業主和立案法團維修樓宇。梁君彥對官員表示,不少舊區大廈難以靠修葺確保安全,但單靠市區重建局的重建項目進度太過緩慢,建議提高舊樓重建後的地積比率等措施,加快整體重建進度。(了解更多) Previous image Next image 特區政府早前頒布《青年發展藍圖》,提出超過160個有利青年的具體行動和措施,培育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有抱負和具有正向思維的新一代。今年4月起出任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的經民聯青委會副主席李超宇,近日就走訪港九新界多間中學介紹《藍圖》的內容,並和青年朋友展開對談交流。李超宇勉勵青年建立正面思維規劃人生,積極把握《藍圖》為年輕人開創的發展機遇。(了解更多) Previous image Next image 隨著香港復常,立法會亦恢復導賞活動。經民聯亦安排今年的暑期實習生參加立法會導賞團,並由經民聯青委會主席陸瀚民議員親自帶隊,帶領實習生參觀立法會綜合大樓、講解議會運作,又到公眾席直擊議員在議事堂上議事論事。緊接參觀活動,陸瀚民又為實習生安排一場「公共事務工作坊」,與他們暢談議會工作及一系列社會熱門議題,並趁機了解實習生對政府政策的關注,為日後的青年政策研究工作注入更多新點子。(了解更多) Previous image Next image 經民聯青委會網上節目「ChatBPA」請來一位星級嘉賓!人稱「卓SIR」的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將會和經民聯青委會副主席黃舒明、林顥伊齊齊chit chat,除了暢談保安局在維護國家安全、打擊電騙、青年工作等熱點話題之外,青委會更收集由青年朋友提出的疑問,由卓SIR親身逐一解答拆解,例如有青年朋友問,香港一旦發現UFO,究竟由哪個政府部門負責處理?想知答案,記得留意經民聯的Facebook專頁和Youtube頻道啦! … Read more

服務香港 初心不變(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現屆政府上任一周年,疫情平復,兩地通關,市民生活復常,社會氣氛愈來愈好。在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新篇章之際,我獲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感到非常榮幸,亦感激在從政及擔任公職的路上曾經幫助和鼓勵我的良師益友。多年來與香港一同經歷高低起跌,我亦無懼世事變改,服務香港初心不變,未來亦會一如既往為商界、為市民向政府出謀獻策。

砥礪奮進 利商惠民(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回歸祖國,霎眼26年。在香港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對於特區政府向本人頒授大紫荊勳章,我感到非常榮幸,並感謝多年來在從政及擔任公職路上幫助和鼓勵我的良師益友。今後我將加倍努力,繼續心繫國家和香港發展,積極建言獻策,與各界同心協力解決香港各項經濟民生難題。

貫徹落實治港方針 共譜「一國兩制」新篇章(吳永嘉)– 評論文章   

今年七月一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也是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一周年。去年七一,國家主席習近平蒞臨香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一年過去了,香港社會認真學習和貫徹習主席的指示精神,團結奮進,各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出現由治及興、國安家好的喜人變化。

全方位落實七一講話精神 成果豐碩再接再厲(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發表的七一重要講話,提出「四點希望」,以及強調要特別關心關愛香港青年。在香港即將回歸祖國26周年之際,回顧過去一年,特區政府在行政長官李家超的帶領下,認真落實執行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帶領香港踏入由治及興新階段。作為本港的一個主要政團,經民聯也聯同工商專業界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全力支持和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推動社會各界貫徹落實「四點希望」及關愛青年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