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地區綜合辦事處(新界)開幕
麥美娟 : 經民聯工商專業優勢全方位服務港九新界

經民聯今年起陸續在地區成立多個綜合辦事處,組織聯盟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及商會領袖,以凝聚各方力量參與地區工作,為市民提供更專業和優質的服務。位於元朗的經民聯地區綜合辦事處(新界)今日(11月29日)舉行開幕儀式,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蒞臨主禮並致辭,她對經民聯多年來利用專業知識及工商界資源持續做好社區服務,令社區變得更和諧、更宜居表示肯定,認為經民聯是香港舉足輕重的工商專業界代表政團。她期望經民聯透過地區綜合辦事處,全方位服務港九新界居民,與街坊建立更密切聯繫,助力政府提升地區管治水平。

經民聯感謝中央恢復並擴展深圳赴港「一簽多行」
希望擴至整個大灣區

經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實施赴香港旅遊「一簽多行」。自2024年12月1日起,深圳市戶籍居民和居住證持有人,可以申請辦理赴香港旅遊「一簽多行」簽注,在1年內可不限次數往來香港地區,每次逗留不超過7天。經民聯對此表示歡迎。經民聯感謝中央恢復「一簽多行」政策,並把合資格人士由深圳戶籍居民擴展至持有居住證的非戶籍深圳居民。聯盟相信「一簽多行」政策將為本港的旅遊、餐飲和零售等行業注入新動能,為本地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力,有助提振香港經濟。

借鑒海外經驗 加速香港創科發展(賴家智) – 評論文章

香港要振興經濟,除了要堅持傳統優勢外,創科發展是必走的路。筆者對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持審慎樂觀態度,主要是考慮到香港在發展創科產業上確實存在諸多尚待提升的環節,例如高昂的租金與人工導致創業成本過高,普遍大學生傾向選擇傳統學科如醫科、法律和商科,創科人才不足以應對創科發展,製造業嚴重空洞化導致工業基礎與現實政策有差距,有限的市場容量與腹地導致用武之地太小等等。

經民聯發布「青年發展研究報告」
籲配合八大中心建設 解決港青「四業」實際困難

為配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向青年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空間,經民聯今日(11月27日)發布「青年發展研究報告」(詳細內容見附件),建議全面配合國家賦予香港的八大中心定位,持續強化對香港青年的支援,包括成立物流產業學院培育跨境電商人才,為北都創科青年提供通關便利措施,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打造「香港青年城」等,以完善香港青年的發展條件,增加青年上流空間,協助香港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助廣大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置業(「四業」)面臨的實際困難。

加速基建拆牆鬆綁 推動北都生態旅遊發展(劉業強)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出開拓生態旅遊,包括印洲塘跳島遊、加快建設「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等,其中發展尖鼻咀和白泥為生態旅遊節點,因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令各界更加期待。尖鼻咀、白泥至流浮山,擁有優質的旅遊資源,但離市區偏遠,嚴重缺乏交通配套,當局需從基建入手,打通動脈,才能推動當區發展成北都生態及文化的旅遊示範點。

經民聯支持特區司法機構依法對「35+」案件作出判決

特區政府司法機構近日依法對「35+」案件作出判決,經民聯對有關判決表示支持。經民聯認為,案件整個審訊過程公開透明、有理有據,法院的判決彰顯了法律的公正性和特區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定決心,維護了香港的法治尊嚴。在香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觸犯法律均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河套規劃 耳目一新(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的重要發展引擎,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香港創科發展的橋頭堡。政府剛公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為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制訂清晰策略、方向和時間表。我期望政府能夠深化和細化相關產業的布局,積極吸引企業進駐,將香港園區打造成為創新科技產業的「超級基地」。

香港真的缺少土地嗎?我們該跳出框框(龍漢標) – 評論文章

香港經常被認為「地少人多」,但真的是這樣嗎?現時香港的陸地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其中用來建造住宅的土地只有約7%,連同工商業用地,社區公共設施,道路網等用地加起來亦不過25%。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香港其實有75%土地仍未被充分使用。